同是电视市场,欧洲狂飙中国滑坡,背后原因竟是
2024年,电视市场出现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在欧洲,电视销量一路狂飙,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而在中国,电视销量却持续下滑,陷入了低迷的困境。据奥维睿沃数据显示,2024年海信系电视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32.5%,TCL品牌电视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幅达35.5%。再看中国市场,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显示,2024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3596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1.6%,出货量创下至少是2010年以来的15年新低。这一涨一跌,反差巨大,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电视销量在欧洲和中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呢?
市场饱和与更新换代缓慢
中国电视市场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早已达到了较高的普及率。早在2003年,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就已达到85.88%,如今更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甚至部分家庭还拥有多台电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电视并非易耗品,只要还能正常使用,就没有迫切的更新需求。不像手机,人们追求新功能、新体验,平均1-2年就会更换一次。而电视,往往可以用上5-10年,这就导致市场的更新换代速度极为缓慢。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视的平均更换周期在7年左右,这使得市场上的新增需求十分有限,进而影响了电视的销量。
移动设备的冲击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设备功能强大,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玩游戏、浏览新闻,还能满足社交、办公等多种需求。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公交上、地铁里、午休时,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娱乐和信息。这种便捷性和灵活性,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得电视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以短视频为例,2024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3亿人,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刷短视频上,而这些原本可能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间。移动设备的冲击,让电视的观众群体不断流失,销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智能投影的竞争
智能投影仪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了电视的有力竞争对手。智能投影仪能够轻松实现大屏观影,投射出100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画面,让用户在家就能享受到影院级别的观影体验。而且,它体积小巧,方便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调整投影位置,无论是客厅、卧室还是户外,都能随时随地使用。对于租房群体来说,智能投影仪的可移动性和方便安装的特点,使其成为了比电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价格方面,智能投影仪也相对亲民,尤其是一些入门级产品,价格在2000-5000元之间,相比同尺寸的高端电视,价格优势明显。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投影零售量为685万台,相对于家庭显示的渗透率已达17.9%,智能投影仪正不断抢占电视的市场份额。
内容与体验不佳
智能电视虽然打着智能的旗号,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操作复杂是一大痛点,智能电视的系统界面设计往往不够简洁明了,各种功能和应用混杂在一起,让用户难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老人和小孩使用时更是困难重重,复杂的遥控器按键和操作流程,让他们望而却步。套娃收费现象也十分严重,用户购买智能电视后,不仅需要开通各种视频平台的会员,还可能面临不同类型节目的单独收费,看个电视仿佛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费陷阱,让消费者感到不满。广告过多也是智能电视的一大诟病,开机广告、视频前广告、暂停广告等,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内容同质化问题也不容忽视,各大平台的影视资源、综艺节目等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特色,无法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这些问题导致智能电视的开机率越来越低,很多家庭的电视成为了摆设,销量自然也难以提升。
政策与经济因素
欧洲部分国家为了推动绿色家电消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意大利为例,为了倡导意大利家庭购买低消耗、高效率的绿色家电,政府推出了家用电器补贴政策。该政策覆盖2023-2025年三年期间,补贴力度达到购买家电费用的30%,每台电器最高可获得100欧元补贴,若家庭ISEE低于25000欧元,补贴金额更是能提高至200欧元。这一政策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电视的成本,刺激了消费需求。同时,欧洲经济在2024年有一定程度的复苏,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电视作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消费升级的选择之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随着经济的复苏,欧洲消费者在家庭娱乐方面的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电视市场也因此受益。
内容与赛事驱动
欧洲的流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像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等,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影视资源。这些平台不断加大内容制作和版权购买的投入,推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原创剧集和电影,吸引了大量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消费者有意愿购买更高质量的电视。据统计,欧洲流媒体平台的订阅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Netflix在欧洲的订阅用户数达到了[X]亿,这也促使更多家庭为了享受优质的流媒体内容而升级电视设备。欧洲的体育赛事众多,足球、篮球等赛事备受关注。对于球迷来说,在大屏幕电视上观看比赛,能够更好地感受赛事的紧张刺激和现场氛围。商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推出了适合观看体育赛事的电视产品,如具备高刷新率、高对比度、大尺寸屏幕等特点的电视,进一步带动了市场销量。在2024年欧洲杯期间,海信电视在德国市场量占率达到15.2%,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98英寸以上大屏电视销售量占有率更是直接窜升到了60.7%。
市场竞争与产品创新
电视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新型号、新技术的电视产品。OLED、Q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应用,让电视的画质、色彩、对比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4K、8K超高清分辨率的普及,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体验。三星在2025年推出的Neo QLED 8K/4K电视,搭载VisionAI技术,支持实时翻译、点击搜索、生成壁纸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个性化的视听体验;海信的116英寸RGB-MiniLED电视,搭载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首次实现了光色同控,控光能力达到行业最高3x26bits级动态背光控制,画质表现堪称行业顶尖。这些创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视听体验的追求,吸引了他们购买电视。各大品牌还在外观设计、智能交互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无边框设计、可旋转屏幕、语音控制等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电视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比分析
中欧电视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销售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市场主要受市场饱和、移动设备与智能投影竞争以及内容体验不佳等因素影响,导致销量下滑;而欧洲市场则受益于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内容赛事驱动以及产品创新等,销量不断攀升。中国电视市场需积极挖掘新需求、创新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欧洲市场则要持续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保持产品创新,以维持市场的稳定增长。
未来展望
对于中国电视市场而言,要想走出销量低迷的困境,就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电视厂商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比如针对年轻用户群体,开发具有个性化定制、社交互动功能的电视产品;关注老年用户群体,简化操作界面,优化内容推荐,推出适合老年人观看的专属节目。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容建设,减少套娃收费现象,优化广告投放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纯净的内容。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显示技术和应用场景,如Micro LED技术的研发和普及,以及电视与智能家居系统的深度融合,让电视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展望欧洲电视市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电视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市场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各品牌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流媒体平台和体育赛事对电视市场的推动作用也将持续存在,电视厂商应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服务。同时,欧洲市场的政策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电视厂商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