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英菲尼迪起诉王力宏:35小时代言背后的恩怨情仇

2025-03-28 16:51    休闲娱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英菲尼迪起诉王力宏:35小时代言背后的恩怨情仇

事件回顾:35小时的“闪电代言”​

2021年12月,娱乐圈和商业圈被一场“闪电代言”事件搅得沸沸扬扬。12月15日,王力宏突然官宣离婚,这个消息瞬间在舆论场掀起波澜,大众对这位优质偶像的私人生活充满好奇与猜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14时,英菲尼迪高调官宣王力宏成为品牌代言人,当天晚上,王力宏还出席了英菲尼迪在广州举办的全新一代QX60发布会。彼时的发布会现场星光熠熠,王力宏以标志性的笑容和专业的态度,与全新一代QX60共同演绎着品牌“突破美学”的主张,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品牌方期待的方向发展,借助王力宏的高人气为新车上市造势。​

但剧情却在12月17日发生了惊天逆转。王力宏前妻李靓蕾发布一篇长达5000字的长文,控诉王力宏出轨、冷暴力、羞辱等行为。这篇长文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全网,舆论一片哗然,王力宏的优质偶像人设瞬间崩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英菲尼迪迅速做出反应,在12月18日凌晨1时,紧急发布声明终止与王力宏的合作关系。从12月16日14时官宣代言,到12月18日凌晨解约,这场代言仅仅维持了35小时,堪称“史上最短代言”,也被网友戏称为“日抛型代言”,成为当时网络上的热门调侃话题。​

这一事件不仅在娱乐圈引发震动,在商业代言领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品牌与明星合作中因明星形象危机而迅速解约的典型案例,为后续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敲响了警钟。​

双方争议点剖析​

(一)品牌形象受损赔偿之争​

英菲尼迪认为,王力宏在代言期间突发的舆论危机,使其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从商业逻辑来看,品牌方邀请明星代言,是希望借助明星的正面形象和影响力,传递品牌价值,吸引目标消费者。一旦明星陷入负面舆情,品牌很容易被牵连,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下降。在王力宏事件中,其前妻李靓蕾的爆料引发了公众对他道德品质的质疑,这种负面情绪也蔓延到了英菲尼迪品牌上,英菲尼迪或许因此失去了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市场份额受到影响,所以英菲尼迪要求王力宏赔偿因品牌形象受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但王力宏一方可能会提出不同观点进行抗辩。一方面,他可能强调私生活与代言工作的界限,认为自己的私人生活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不应过度影响商业代言合作。虽然离婚风波引发了舆论关注,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违反代言合同约定,品牌方不能将明星私人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完全归咎于明星对代言职责的失职。另一方面,王力宏在2024年曾通过名誉权胜诉自证清白,他或许会以此为依据,表明之前的负面舆论存在不实成分,不能作为英菲尼迪索赔品牌形象损失的有效证据,英菲尼迪以此为由要求赔偿缺乏合理性。​

(二)合同条款细节争议​

在明星代言合同中,通常会包含违约责任和道德条款等关键内容。道德条款一般规定,代言人在代言期内要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若出现严重损害形象的负面事件,品牌方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如解约并要求赔偿。在英菲尼迪与王力宏的合作中,双方合同里的道德条款必然成为此次纠纷的焦点之一。英菲尼迪可能主张王力宏的离婚风波及相关负面行为违反了道德条款,构成违约,依据合同约定,王力宏应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对于合同条款的具体解读和适用范围,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王力宏团队或许会质疑合同中道德条款的界定是否清晰,“重大负面事件”的标准没有明确说明,离婚事件是否属于道德条款约束的范畴存在争议。而且,从时间节点来看,王力宏官宣离婚在代言前一天,英菲尼迪在知晓这一情况后仍选择签约,这使得合同条款在此次事件中的适用性变得更加复杂,也为双方的争议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另外,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赔偿方式、赔偿金额计算等细节,也可能成为双方争论的要点,究竟是按照代言费的一定倍数赔偿,还是根据品牌实际损失进行核算,都有待进一步在法庭上明晰。​

为何两年后起诉?​

(一)法律时效与证据准备​

从法律诉讼时效的角度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英菲尼迪在解约两年多后起诉,或许是经过深思熟虑,在时效范围内发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英菲尼迪可能一直在收集相关证据,为诉讼做充分准备。明星负面事件发生后,品牌形象受损的评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收集市场调研数据、消费者反馈信息,以及分析销量下滑与明星负面舆情之间的关联等证据。比如,英菲尼迪可能委托专业市场调研机构,追踪消费者在王力宏事件前后对品牌的认知度、好感度变化,收集因负面事件导致潜在客户流失的相关数据,以此作为索赔的有力证据。此外,对于合同条款细节的梳理和解读,也需要时间与法律专业人士沟通探讨,确保在诉讼中能够准确运用合同条款支持自己的诉求。​

(二)品牌现状与王力宏商业价值回升​

英菲尼迪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堪称艰难。从销量数据来看,2017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达到巅峰,为4.8万辆,但此后便一路下滑,2023年销量不足6000辆,2024年更是仅有2378辆,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在豪华车市场逐渐被边缘化。在这样的品牌困境下,英菲尼迪或许希望通过起诉王力宏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来缓解部分经营压力。​

而王力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商业价值逐渐回升。2024年他通过“湾区升明月”晚会正式复出,随后官宣“最好的地方”巡回演唱会,门票在多个场次秒罄,其商业活动逐渐增多,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英菲尼迪看到王力宏如今的商业复苏态势,可能认为此时起诉更有可能获得实际赔偿,挽回部分当年因解约造成的损失。毕竟,相比王力宏形象崩塌后商业价值最低谷时期,现在的他更有经济能力承担可能的赔偿责任,这或许也是英菲尼迪选择在此时起诉的重要原因之一。​

类似案例对比分析​

在明星代言翻车的众多案例中,Prada堪称典型。从2021年到2023年,短短三年间,其选择的四位代言人蔡徐坤、春夏、郑爽、李易峰先后“塌房”。Prada在面对这些危机时,基本都是迅速发布声明终止合作,减少品牌与负面明星的关联度。但与英菲尼迪不同的是,Prada并未对这些“塌房”明星提出巨额索赔诉讼。这或许是因为时尚行业的品牌形象塑造更为多元,明星代言只是其中一部分,且Prada作为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在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相对雄厚,对单个明星代言翻车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相比之下,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面临着销量困境,品牌方对明星代言翻车带来的损失更为敏感,所以选择通过法律诉讼来挽回损失。​

韩束与吴亦凡解约事件则呈现出另一种走向。2021年7月18日晚,在警方关于吴亦凡事件的通告尚未落地之前,韩束抢先在官方微博宣布与吴亦凡解约。这一迅速的决策让韩束成为当时第一家宣布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收获了大量关注和好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抖音直播间场观数最高接近370万,不仅未因代言人“塌房”受损,反而实现了流量逆袭。韩束在解约后并未起诉吴亦凡索赔,而是借助解约事件进行正面公关,成功塑造了品牌的正面形象。英菲尼迪与韩束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反映出不同品牌在面对明星代言危机时,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市场目标和经营状况,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英菲尼迪注重经济赔偿,而韩束更侧重于危机公关下的品牌形象重塑。​

从这些类似案例的对比可以看出,英菲尼迪此次起诉王力宏在明星代言翻车后的品牌应对举措中较为罕见。这一诉讼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取决于双方在法庭上对争议点的举证和辩论,另一方面也受到品牌在行业内的地位、明星的商业价值以及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英菲尼迪胜诉,可能会为其他品牌在处理明星代言翻车赔偿问题上提供借鉴;若败诉,或许也会让品牌在未来面对类似情况时,重新审视法律诉讼这一应对方式的可行性。​

事件影响与行业启示​

(一)对英菲尼迪和王力宏的影响​

对于英菲尼迪而言,如果胜诉,获得的经济赔偿虽然无法完全挽回品牌形象受损的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经营压力,向市场表明品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挽回部分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然而,即便胜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因代言人负面事件留下的不良印象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后续仍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品牌重塑和市场推广。若败诉,英菲尼迪不仅无法获得赔偿,还可能面临舆论对其诉讼行为的质疑,被认为是在盲目甩锅,进一步损害品牌声誉,在本就艰难的市场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

王力宏如果胜诉,将有力巩固他的复出形象,证明他在此次事件中无需承担赔偿责任,让公众看到他在法律层面的胜利,有助于他继续拓展商业活动,吸引更多品牌合作,重回事业上升轨道。但如果败诉,他不仅要承担巨额赔偿金,经济上遭受重创,声誉也会再次受损,刚刚复苏的商业价值可能再次受挫,品牌合作方可能重新评估合作风险,减少或终止合作,他的演艺事业发展也会受到较大阻碍,未来的商业活动和音乐事业发展都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二)给品牌和明星的启示​

从品牌角度来看,选择代言人时不能仅仅关注明星的知名度和流量,更要深入开展风险评估。要对明星的过往经历、个人品德、生活作风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其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可以通过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对明星的口碑和社会形象进行评估,也可以关注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同时,完善代言合同条款至关重要。明确道德条款的具体标准和适用范围,详细规定在明星出现负面事件时品牌方的权利和明星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赔偿方式和金额计算方法等,避免合同出现模糊地带,为日后可能的纠纷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

对于明星来说,个人形象管理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根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受到公众关注,要时刻保持自律,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在享受代言带来的丰厚收益时,也要清楚认识到自己对品牌的责任,明白负面事件不仅会影响自身声誉,还会给合作品牌带来巨大损失。一旦形象受损,不仅会失去品牌代言机会,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影响事业发展。所以,明星应建立良好的危机公关机制,在出现负面舆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回应和处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总结与展望​

英菲尼迪起诉王力宏这一事件,从“闪电代言”到解约再到如今的诉讼,背后涉及品牌形象、合同条款、商业利益等多方面的复杂纠葛。双方争议点聚焦于品牌形象受损赔偿和合同条款细节,而英菲尼迪在解约两年多后起诉,既有法律时效和证据准备的考量,也与品牌现状和王力宏商业价值回升密切相关。通过与Prada、韩束等类似案例对比,我们看到不同品牌应对明星代言翻车的多样策略,这也凸显了英菲尼迪此次诉讼的独特性和行业代表性。​

这起案件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无论是对英菲尼迪和王力宏,还是整个品牌代言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英菲尼迪胜诉,或许会为其他品牌在处理类似纠纷时提供法律实践范例,促使品牌在未来更加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若败诉,可能会引发行业对品牌过度依赖明星代言风险的反思,以及对合同条款有效性和适用性的深入探讨。对于王力宏而言,胜诉将助力他在演艺事业复苏之路上大步迈进,而败诉则可能成为他事业发展的又一阻碍。​

在未来,品牌和明星都需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品牌应建立更完善的代言人风险评估体系,将道德考察前置,细化合同条款;明星则要时刻自律,珍视个人形象,在商业合作中履行好自己的责任。相信这起备受瞩目的诉讼会给整个商业代言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家不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你认为英菲尼迪和王力宏谁更有可能赢得这场诉讼呢?​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