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古诗词常用75种开头方法

2025-02-19 10:50    诗词歌赋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1.起兴式以他物起兴,引出主题,常见于《诗经》。例如:

• 《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明亮的月光起兴,引出对女子的赞美。


2.点题式直接点明主题或情感,简洁明了。例如: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篇点明时间和事件。


3.写景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生活场景营造氛围或意境。例如:

•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壮丽景色开篇,奠定开阔意境。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烘托静谧与孤寂。


4.倾怀式直接抒发内心情感,气势强烈。例如:

• 李白《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抒胸臆,表达无奈与感慨。


5.感喟式表达抽象情感或感慨,带有个人色彩。例如:

•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惊叹语气引出蜀道的险峻。


6.发问式提出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例如:

• 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以设问引出对诸葛亮的怀念。


7.设辩式设置辩论色彩的句子,引发思考。例如:

•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设辩回应可能的嘲笑,展现农家热情。


8.交代式开篇交代背景或情境。例如:

• 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明确相思的地点。


9.突起式突然而起,直抒胸臆,不事铺陈。例如: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突兀而起,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10.烘托式通过宏大场景或氛围烘托情感。例如: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辽阔天地烘托孤独情感。


11.对比式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或情感。例如:

•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与富人对比,突出社会不公。


12.引用式引用典故、名言或前人诗句。例如:

•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引用农家待客习俗,引出后文。


13.拟人式将事物拟人化,增强生动性。例如: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知时节的特性。


14.夸张式通过夸张突出事物特点。例如:

•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瀑布的高度和气势。


15.寓言式通过寓言故事或象征性事物引出主题。例如: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以蝉的艰难处境引出身世感慨。


16.倒叙式从事件的结果或后续写起,再逐步展开前因。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眼前景象写起,再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17.虚实结合式开头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增强意境。

• 示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虚写梦境与实写情感相结合。


18.动静结合式开头动静描写相结合,增强画面感。

• 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静态的山与动态的雨相结合,营造宁静的氛围。


19.以小见大式通过小事物或细节反映大主题。

• 示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从夜泊秦淮的小场景,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20.以景衬情式用景物衬托情感,情景交融。

• 示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以烟花三月的美景衬托离别之情。


21.以物喻人式通过事物比喻人或情感。

•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喻离别之苦。


22.以典喻今式用典故比喻现实,增强文化底蕴。

•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用孙权的典故,抒发对英雄的怀念。


23.以梦开头式从梦境开始,营造奇幻或虚幻的氛围。

• 示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从海客的梦境写起,引出对天姥山的向往。


24.以声开头式从声音入手,增强听觉效果。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落木的萧萧声和长江的滚滚声开篇。


25.以问代答式以问句开头,引出答案或主题。

• 示例: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以问答形式引出主题。


26.以景引情式先写景,再引出情感。

• 示例: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先写送别后的景色,再引出孤独之情。


27.以情引景式先写情感,再引出景物。

• 示例: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先写对故乡的眷恋,再引出江水的景色。


28.以事引理式先写事件,再引出道理。

• 示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先写登山所见,再引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道理。


29.以理引事式先写道理,再引出事件。

• 示例: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先写人生哲理,再引出登山之事。


30.以虚引实式先写虚幻或想象,再引出现实。

• 示例: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写锦瑟的虚幻,再引出对往昔的回忆。


31.以实引虚式先写现实,再引出虚幻或想象。

• 示例: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写蜀道的现实险峻,再引出对神话传说的想象。


32.以物引人式先写事物,再引出人物。

• 示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秦淮河的景色,再引出酒家和歌女。


33.以人引物式先写人物,再引出事物。

• 示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先写红豆,再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34.以古引今式先写古代,再引出当下。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历史的沧桑,再引出个人的感慨。


35.以今引古式先写当下,再引出古代。

• 示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眼前的大江,再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36.以景引人式先写景物,再引出人物。

• 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写山中的景色,再引出山居的人。


37.以人引景式先写人物,再引出景物。

• 示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先写送别的人,再引出烟花三月的景色。


38.以典引情式先用典故,再引出情感。

•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先用孙权的典故,再引出对英雄的怀念。


39.以情引典式先写情感,再引出典故。

•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先写离别之情,再引出“东风无力”的典故。


40.以意引象式先写意象,再引出具体事物。

• 示例: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先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意象,再引出塞外的景象。


41.以象引意式先写具体事物,再引出意象。

• 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先写香炉峰的紫烟和瀑布,再引出“银河落九天”的意象。


42.以景引事式先写景色,再引出事件。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秋景,再引出诗人登高的事件。


43.以事引景式先写事件,再引出景色。

• 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写山居的生活,再引出雨后的景色。


44.以情引景式先写情感,再引出景色。

• 示例: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先写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再引出江水的景色。


45.以景引情式先写景色,再引出情感。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秋景,再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46.以物引情式先写事物,再引出情感。

•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7.以声引景式以声音为切入点,引出景色或氛围。

• 示例: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鸟鸣声引出春夜山涧的静谧。


48.以景引声式先写景色,再引出声音。

• 示例: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写国破后的景色,再引出鸟鸣声。


49.以意引景式先写意念或心境,再引出景色。

• 示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先写对月亮的遐想,再引出中秋夜的景色。


50.以景引意式先写景色,再引出意念或心境。

• 示例: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先写滕王阁的景色,再引出对往昔繁华的感慨。


51.以典引景式先用典故,再引出景色。

•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先用孙权的典故,再引出京口北固亭的景色。


52.以景引典式先写景色,再引出典故。

• 示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秦淮河的景色,再引出对历史的感慨。


53.以情引典式先写情感,再引出典故。

•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先写离别之情,再引出“东风无力”的典故。


54.以典引情式先用典故,再引出情感。

• 示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先用典故,再引出壮志未酬的悲愤。


55.以虚引实式先写虚幻或想象,再引出现实。

• 示例: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写锦瑟的虚幻,再引出对往昔的回忆。


56.以实引虚式先写现实,再引出虚幻或想象。

• 示例: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写蜀道的现实险峻,再引出对神话传说的想象。


57.以小见大式通过小事物或细节反映大主题。

• 示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从夜泊秦淮的小场景,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58.以大见小式通过宏大场景引出小事物或细节。

• 示例: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从宏大场景引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59.以动引静式先写动态,再引出静态。

• 示例: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先写鸟鸣的动态,再引出春涧的静谧。


60.以静引动式先写静态,再引出动态。

• 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先写静态的香炉峰,再引出瀑布的动态。


61.以乐引哀式先写欢乐场景,再引出悲哀情感。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壮丽的秋景,再引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62.以哀引乐式先写悲哀场景,再引出欢乐情感。

• 示例: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先写时光易逝的悲哀,再引出及时行乐的情感。


63.以古引今式先写古代,再引出当下。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历史的沧桑,再引出个人的感慨。


64.以今引古式先写当下,再引出古代。

• 示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眼前的大江,再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65.以景引人式先写景色,再引出人物。

• 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写山中的景色,再引出山居的人。


66.以人引景式先写人物,再引出景色。

• 示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先写送别的人,再引出烟花三月的景色。


67.以物引人式先写事物,再引出人物。

• 示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秦淮河的景色,再引出酒家和歌女。


68.以人引物式先写人物,再引出事物。

• 示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先写红豆,再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69.以典引事式先用典故,再引出事件。

•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先用孙权的典故,再引出京口北固亭的景色。


70.以事引典式先写事件,再引出典故。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登高的事件,再引出对历史的感慨。


71.以意引象式先写意念或心境,再引出具体事物。

• 示例: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先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意象,再引出塞外的景象。


72.以象引意式先写具体事物,再引出意念或心境。

• 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先写香炉峰的紫烟和瀑布,再引出“银河落九天”的意象。


73.以景引事式先写景色,再引出事件。

• 示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写秋景,再引出诗人登高的事件。


74.以事引景式先写事件,再引出景色。

• 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先写山居的生活,再引出雨后的景色。


75.以情引景式先写情感,再引出景色。

• 示例: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先写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再引出江水的景色。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