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受邀参加一次私人游艇派对。在甲板上喝香槟的时候,遇到一位老朋友,他带着十岁的女儿一起来。
那是个聚集了投资人、艺术家和几位政界人士的派对,气氛不算沉闷,但对一个孩子来说,陌生面孔太多,很容易拘谨。
我注意到,小姑娘一开始一直躲在父亲身边,手里端着果汁,不敢主动跟人说话。
父亲笑着俯下身,对她说:“今晚,你要做一件任务一一主动和三位你不认识的人说话,聊满两分钟。”
我忍不住问他:“你不怕孩子尴尬吗?”
他笑了笑:“不怕,我会教她方法。”
他先让女儿跟他一起观察周围的人:
“看那位戴草帽的女士,她手上拿着相机,你可以问她在拍什么。”
“那位穿白色西装的先生,他的袖口有一个特别的徽章,你可以问这是什么。”
他告诉女儿:“破冰的秘诀,就是先找到对方身上的细节切口。不要直接问‘你是做什么的’,那太唐突;先聊他们手里的东西、正在做的事,或者明显的兴趣爱好。”
第一次尝试,女儿走到那位草帽女士面前,小心地问:“您在拍什么照片呀?”
女士笑着展示了相机屏幕,原来是在拍海上的日落。几分钟后,女孩自己兴奋地回来,说对方还教她如何调相机的光圈。
第二次,她去问那位戴徽章的先生,得知那是他家族的家徽,两人还聊了好一会儿历史。
到第三次时,她已经完全放松下来,主动去跟一位调酒师聊天,问他今天调的颜色最特别的鸡尾酒是怎么做的。
派对结束前,父亲悄悄对我说:“我不是要她今晚就结交重要人脉,而是要让她习惯主动进入陌生领域,不怯场,不等别人来找她。等她长大,这会成为一种本能。”
他顿了顿,语气笃定:“很多孩子长大后不会社交,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规则,而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被训练去迈出第一步。”
那一刻我明白,这就是精英家庭所谓的“见世面”一一不仅是看风景、吃大餐,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场景里,练出与世界对话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