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花阳焰」
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
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空花阳焰,梦幻浮沤。”
「对床夜雨」
在风雨之夜,两人同床相对谈心。指亲友久别重逢或临别之前,倾心交谈。也作“夜雨对床”。
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一川风月」
川:山间平地。一片风景优美的天地。
宋·杨无咎《永遇乐》:“一川风月,满堤杨柳,今夜酒醒何处。调疏呵,双栖正稳,慢摇去橹。”
「九十春光」
指整个春天。春天的美好光景。
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春梦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坠欢可拾」
失去的欢乐或宠爱的对象可以重新捡起。比喻重归于好。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鸥鸟忘机」
像鸥鸟一样,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计。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海怀霞想」
本托意仙游,后指远游隐居之思。
唐·李白《秋夕书怀》:“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明·袁宏道《隆中偶述》:“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抹月批风」
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酒酽春浓」
酽:味厚,味浓。酒味醇美,春意盎然。形容美好圆满的时刻。
唐·曹唐《小游仙》:“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
「笔底春风」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
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桃蹊柳陌」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唐·刘禹锡《蹋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雨膏烟腻」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宋·柳永《剔银灯》:“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冰壶玉衡」
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唐·杜甫《寄裴施州》:“金钟大镛往东序,冰壶玉衡县清秋。”
「目成心许」
以目传情,心意相通。
宋·贺铸《换追风》:“掌上香罗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盘中,目成心许两匆匆。”
「星霜荏苒」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一次循环,每年秋季始降霜,因以批岁月。指岁月渐渐流逝。
唐·温庭筠《寄崔先生》:“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金风玉露」
金风指秋风,玉露就是秋天的露水。泛指秋天的景物。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华星秋月」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红衰翠减」
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橙黄橘绿」
指秋季时节有明显颜色特征的景物。
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烟霞沉痼」
烟霞:指山水;痼: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宋·范成大《初入大峨》:“烟霞沉痼不须医,此去真同汗漫期。”
「雨条烟叶」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比喻情意的缠绵。
宋·晏殊《浣溪沙》:“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落月屋梁」
月光下落,洒满屋梁。多用来表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唐·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玉树临风」
形容人风度潇洒,姿容秀美。多用于男子。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仙姿佚貌」
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
唐·郑嵎《津阳门》:“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禁袖皆仙姿。”
「梨花带雨」
像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明眸皓齿」
眸:瞳孔,泛指眼睛。皓:洁白。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也作“皓齿明眸”。
唐·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万家灯火」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意兴阑珊」
阑珊:衰落。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没有兴趣的样子。
唐·白居易《咏怀》:“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浮生若梦」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水木清华」
池水清澈,花木繁盛。形容园林景色清幽美丽。也作“水石清华”。
晋·谢混《游西池》:“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锦瑟年华」
比喻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形容青春时期。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风骨峭峻」
风骨:人的品格、骨气。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唐·韩愈《感春》:“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镂月裁云」
镂:镂刻,雕刻。裁:剪裁。雕刻月亮,剪裁云彩。比喻技艺十分高超精巧。
唐·李义府《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暗香疏影」
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珠落玉盘」
珍珠落在宝玉盘子里。比喻声音十分动听。
唐·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并蒂芙蓉」
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唐·杜甫《进艇》:“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白云苍狗」
天上的浮云像白衣,一会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彩云易散」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也比喻好景不长。
唐·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春树暮云」
因见春天树、日暮云而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远方的友人。后表示仰慕、怀念远方的友人。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笑而不答」
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蚍蜉撼树」
比喻力量本来很微弱,而又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唐·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笔扫千军」
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衣香鬓影」
衣香:衣上的香气。鬓影:鬓边的发丝。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多样(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北周·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唐·李贺《咏怀》:“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娉娉袅袅」
娉娉:秀美的样子;袅袅:细长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苗条俊美,体态轻盈。
唐·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莺歌燕舞」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宋·苏轼《锦被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曲径通幽」
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古井无波」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唐·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晨钟暮鼓」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唐·李咸用《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春风得意」
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现多用于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也指得意。
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石破天惊」
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傍花随柳」
形容春日游玩之乐。
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韶光淑气」
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心有灵犀」
比喻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