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沟通能力强的人说话顺序

2025-10-18 16:11    教育考试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90%的人在沟通时都搞错了顺序,他们总是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急着证明自己是对的,急着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碰壁、冷场、被拒绝。真正的沟通高手,他们有一套固定的说话顺序,先温度后深度。什么叫先温度后深度?就是先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认同,再传递你的观点和建议。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先建立连接,再输出内容。

这套顺序背后的心理原理其实很简单,人的大脑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情绪系统,一套是理性系统。情绪系统比理性,系统反应更快,权重更大。如果你一上来就直接输出观点,对方的情绪系统还没有接纳你,理性系统根本不会启动,你说的再有道理对方也听不进去。但是,如果你先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认同,他的情绪系统就会放松警惕,理性系统才会开始工作。这时候你再输出观点,成功率瞬间翻倍。

可是大部分人都在反着来,他们上来就开始讲道理摆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有多正确,结果越说对方越抵触,越说关系越僵硬。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记得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聊起内容创作的方向。他说想做娱乐八卦类的内容,我当时就直接反驳,娱乐八卦没什么价值,你应该做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比如个人成长、认知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到更多人。结果他当场就不爽了,说我太自以为是,还说以后不会再和我聊这些话题。我当时特别委屈,明明我说的都是对的啊,为什么他不理解。

后来我才明白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我只顾着输出我的观点,完全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在他看来我不是在和他交流,而是在否定他的想法,在证明我比他聪明。如果重新来一次,我会这么说:你想做娱乐八卦啊,这个领域确实很有市场,而且你平时对这些比较关注,有天然的优势。不过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领域竞争很激烈,要想做出差异化,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角度。你有没有想过,在娱乐内容里融入一些深度思考。

看到区别了吗?同样的观点、不同的表达顺序,效果完全不一样。先认同他的想法,再提出建议,他更容易接受。这套顺序在职场里更是无往不利。去年我有个学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他们老板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经常在会议上批评下属。这个学员以前每次被批评,都会立刻解释自己的理由,结果每次都被怼的更惨。我教他用先温度后深度的方法,下次被批评的时候,他先说老板,我能理解您的着急,这个项目确实进度慢了,我也很焦虑。然后再说,我想跟您汇报一下具体的情况和我的解决方案,结果老板的火气瞬间小了一半,还主动问他需要什么支持。从那以后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半年后还被提升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先温度后深度这套顺序满足了人性最深层的需求,被理解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感受被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认同。当你先满足了这个需求,对方自然会对你敞开心扉。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搞反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服,以为只要观点正确就能获得认同。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不是理性动物,人是情绪动物,情绪不通什么都不通。

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急于表现自己。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不是如何帮助对方,而是如何证明自己很厉害,他们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成就。结果对方感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压迫。真正的沟通高手从来不急于表现自己,他们知道,最好的表现就是让对方感觉舒服,当对方感觉舒服了,自然会认可你的价值。

从个人关系到商业合作,建议先建立情感连接,再输出价值内容。前段时间有个品牌方找我合作,一开始他们的预算很低条件也很苛刻,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直接拒绝或者据理力争。但这次我说,我能理解你们公司现在的处境,预算紧张。但又希望找到合适的博主合作,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然后我再说,基于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我有几个建议可能对你们有帮助。接下来我详细分析了他们的需求,提出了3套不同的合作方案,最后他们不仅接受了我的价格,还主动延长了合作周期。

记住沟通的本质不是说服,而是连接,取得共识。先连接情感,再连接观点,先让对方感受到温度,再让对方接受深度。这个顺序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需要克服人性中的自私和急躁。你需要先放下自己的表达欲,先关注对方的感受,你需要先忘记自己想说什么,而是先听懂对方想要什么。从今天开始改变你的说话顺序,每一次开口之前先问自己,我有没有先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我有没有先建立情感连接?如果没有,那就先做这件事。

温度决定深度,顺序决定效果。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