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上海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会议并指出,要统筹当前长远,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随着我国在科技、金融以及全球经济创造力等方面的加速发展,各城市与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的先锋阵地,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创新与技术的风向标。在生产力发展与各行各业转型密不可分的当下,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上海的新一轮“上海方案”应运而生。
此次新方案将从多个方面推进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成绩斐然。自发展以来,临港集成电路规上工业产值5年翻了6番,预计今年底达到200亿元,并实现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新增投资占全市40%。目前已集聚300余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材料、装备、封测、核心零部件等各个领域的企业。像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出货已达1500多万片,今年月产能达60万片,计划最快到2027年月产能翻倍至120万片。并且在今年上半年,新片区集成电路新增投资占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比重达40%,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超1/3。在近日世界集成电路协会发布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白皮书》中,上海位列第五,成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
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的发展同样亮眼。从1993年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起,历经30年,生物医药产业从工业产值不足50亿元发展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产业规模近9000亿元的新兴产业。2019年以来,上海1类创新药累计获批17个,约占全国1/4;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注册获批23项,约占全国1/6,实现从“创仿结合”到“首发引领”的转型。国际前20位的药械企业中,80%将中国区或研发生产总部设于上海,全国前20家企业有16家在上海布局。比如美敦力,1989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1996年正式落户,2011年将大中华区总部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孵化和投资基金的全价值链布局。从2012年至今,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已累计研发出65款产品,33款成功上市,23款实现全球销售。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攀升,2024年已突破4500亿元,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诸多人工智能企业在上海扎根发展,推动着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居民生活品质。
在深化工业降本增效上,上海将加大对企业数智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提升工业效能,降低企业成本,既顺应全球环保趋势,又为企业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在企业培育方面,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培育,推动支持外资总部机构提升能级、外资研发中心面向全球市场开展创新,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地区经济的创新能力。
面对多变的国际市场,上海鼓励企业拓展多元出口市场,持续优化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贸易形式的多样性和市场适应性。
同时,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用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此次实施的三大产业新方案,将在全球科技产业浪潮中,再次展现中国城市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未来,上海有望在这些政策推动下,成为更多行业的先行者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