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网传一博主网购土拨鼠,到手发现疑为喜马拉雅旱獭或携鼠疫病菌,饲养此类动物合法吗?

2025-02-25 11:56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服了,我是真的服了。家人们,这世上真的是有人可以把自己蠢死的,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有着连累周边无辜人的能力。

跨省投送带病土拨鼠,还是人口密集的上海,这简直堪比投放生物武器,当真是无知者无畏。

为了能够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事有多离谱,接下来我将带你们从多角度对这次事件进行细致分析。

一、“土拨鼠”是什么?

先说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的“土拨鼠”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你们之前是否知道,土拨鼠并不是特指某个物种,而是多个属下几十个物种的俗称

所有土拨鼠都属于松鼠科(Sciuridae),而松鼠科里一共有51个属278个物种;其中我们最熟悉,喜欢生活在树上的,是“树松鼠”(tree squirrel),也是大众认知中默认的真·松鼠

与此同时,松鼠科里还有大量不喜欢生活在树上,而是喜欢生活在地面,并在地下掘洞筑巢的,便是所谓的“地松鼠”(ground squirrel);而地松鼠们根据体型大小,又分为体型最小的花栗鼠(chipmunk),体型中等的真·地松鼠(ground squirrel),以及体型最大的旱獭/草原犬鼠(marmot/prairie dog/groundhog)等

这些体型最大的旱獭/草原犬鼠等,便是俗称的“土拨鼠”

二、事件中的土拨鼠具体是哪一种?是否存在合法养殖?

一个冷知识,在中国的宠物市场,最常见的“宠物土拨鼠”是黑尾草原犬鼠/Black-tailed prairie dog(Cynomys ludovicianus)

然而黑尾草原犬鼠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北美洲大平原。这些流通在国内宠物市场上的黑尾草原犬鼠,我不敢说它们全部都是,但其中至少很大一部分的来源是不合法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有着四种旱獭,分别是:分布于青藏高原一带的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分布于中国西北角的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分布于中国最西边的长尾旱獭(Marmota caudata),以及分布于内蒙古附近的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的四种本土旱獭和宠物市场上的黑尾草原犬鼠并不是一个属的,前四者属于旱獭属(Marmota spp.),后者属于草原犬鼠属(Cynomys spp.)

事件中的这只“土拨鼠”明显不是黑尾草原犬鼠,这家伙相较市场上最常见的黑尾草原犬鼠要更为“土肥圆”,是一只本土的旱獭

由于我手头并无全套的《中国动物志》,也找不到中国本土旱獭属的分种检索表,所以只能通过图片对比(假如有明确的发货地点就更好确认了)

而根据图片对比(比如额头上的黑斑),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这是一只本土的喜马拉雅旱獭

与此同时,除非是学术研究需要,中国的本土旱獭绝对不存在合法养殖

参照2022年最新的《国务院规定由国家林草局审批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核发》,中国的陆生哺乳类的合法养殖,需要通过网上填表等步骤申请;然而再参照2020年最新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等文件,所有的本土旱獭都不在名录上

——换句话说,中国的本土旱獭养殖,根本办不下证,更逞论合不合法了

于是总结一下,国内并不存在合法的本土旱獭养殖(除非是学术研究需求,假如有的话),事件中的喜马拉雅旱獭几乎可以认定是野捕个体。

三、旱獭的危害

正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喜马拉雅旱獭是中国野外的鼠疫之王,而这次事件中的旱獭正是一只喜马拉雅旱獭!

而更离谱的是,这只喜马拉雅旱獭还明显是只带病旱獭!

旱獭感染鼠疫后的症状包括:发烧、发冷、虚弱、淋巴结肿大等。而图中的喜马拉雅旱獭面部明显不正常,眼睛周边有着明显的肿胀/炎症,身上还疑似存在蜱虫之类的外寄生虫

根据美国兽医协会(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啮齿动物感染鼠疫后,可能会表现为亚急性、轻度或重度急性,其中急性鼠疫通常具有高致死率

感染急性鼠疫的啮齿动物通常会出现血性淋巴结肿(血泡型鼠疫)和脾肿大,并在3-5天后死亡;感染亚急性鼠疫的啮齿动物通常会形成坏死性淋巴结肿,并在肝脏、脾脏和肺部出现坏死性结节,死亡时间为感染后6天或更长。这两种急性鼠疫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出血、瘀点、脓肿形成及肺炎等

此外,感染缓解型鼠疫的啮齿动物以淋巴结病变为特征,伴有局灶性化脓性坏死

然而问题是,当前的喜马拉雅旱獭应该处于冬眠中,如果这次事件中的喜马拉雅旱獭是野捕个体,那么极有可能是在冬眠中被挖出来的

喜马拉雅旱獭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多只个体共同冬眠,这增加了挖掘冬眠旱獭时感染鼠疫的概率;与此同时,喜马拉雅旱獭冬眠时洞穴内的温度通常低于10°C,自身深度休眠时的体温会在5-10°C,这时候喜马拉雅旱獭的免疫水平会降低,更容易感染鼠疫,而鼠疫杆菌也会因为低温处于潜伏状态,难以判断

这只明显带病的喜马拉雅旱獭携带的是否是鼠疫,需要由实验室通过鼠疫杆菌培养、PCR、抗原测试等方式进行确认,只看外观是难以确认的

然而根据当前网络上的信息,这只喜马拉雅旱獭当前踪迹不明,很有可能被“放生”。而若是它携带的确实是鼠疫,并处于鼠疫发作的过程中,它很可能在之后的几日内死亡,而死亡后的尸体若是被老鼠、猫等动物啃食,这些动物很可能会携带或感染鼠疫杆菌,并进一步传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近些年来的鼠疫病例看起来并不多,很重要的一点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地广人稀

与此同时,当地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有着丰富的防疫经验,长期进行鼠疫宣传,并为当地的牧民和饲养员发放了鼠疫急救包,其中包含了土霉素、磺胺甲噁唑、磺胺噻唑和三氯噻吨等药片,并提醒他们在接触啮齿动物(如旱獭和鼠兔)后若出现发热及典型鼠疫症状,及时服药并寻求医疗帮助,这大幅提升了当地患者的存活率

↑研究地生态与发放给牧民的鼠疫急救包。(A)该研究的地理区域。(B)骆驼栖息地的景观。(C)(左)鼠疫急救包中含有的土霉素药片,(右)鼠疫急救包中含有的磺胺甲噁唑、磺胺噻唑和三氯噻吨,(底部)发放给牧民的鼠疫急救包。

而与位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对比,上海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毫无鼠疫防疫经验,一旦这只喜马拉雅旱獭当真携带有鼠疫,并且被放生了,那么事情完全有可能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并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目前官方的及时介入将非常重要,早发现早确认早控制,才能避免事态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