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贾宝玉言:西方有石名黛,暗指:东方有木成林。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玉带林中挂。由于甲戌脂批的误导,常人理解玉带林中挂暗示林黛玉名字的由来,其实黛钗判词分配应该是第一、三句为林黛玉的,二、四句为薛宝钗的。玉带在古代是官员的代称,有人依此推理五花八门,说暗喻黛玉上吊自杀,那不是读书人的解读。玉带林中挂是指玉带闲置、搁置在树林中,搁置谐音革职,作者的意思是官员被革职,原因是可叹停机德。下面从原文解析林黛玉原型。
《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梦幻太虚,伏写林黛玉,系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绛珠草。而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三生石畔,关联词汇笑声唐诗,三笑唐谐音三笑堂,三声诗谐音三生石。
经查证在江西长江岸庐山脚下有一佛教胜地东林寺。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大哲学家王守仁(号阳明)游东林寺,赋七言古诗并书,其石刻嵌在三笑堂壁间。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都源出这则传说。
据记载,北宋政和元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
据记载,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顾宪成因争立皇太子事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习称阁臣),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竟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好在无锡有一所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顾宪成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在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了这所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
林如海出自“书林如海”,影射东林书院。林黛玉名字的由来,作者借贾宝玉之口,告诉读者黛取自西方之石,西石谐音即西施,同时暗喻黛玉美若西施。代表官员的玉带即林黛玉自然影射东林党,林黛玉诞生地即东林党发起地东林书院。因东林党聚集地在无锡,关联词汇是无价惜悯,无惜谐音是无锡,价悯谐音即贾敏,后因无锡府降格为县并被划归常州府管辖,作者在《红楼梦》中将此事演义为贾敏早逝。作者为回避常州府,借用关联词汇徜徉,徜州府谐音是常州府,徉州府谐音扬州府。
东林党政治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是东林党的三项具体主张,简言之:学言、纯贤、自捐,谐音即雪雁、春纤、紫鹃。《红楼梦》第十二回秦可卿病,冬底又来信林如海前后病重。秦可卿葬礼期间,第十四回“昭儿道:林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林姑娘赶年底就回来。”此时秦可卿正要发葬。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秦可卿葬礼林黛玉没有参加,因贾琏护送回乡探父,林如海也病亡在这一年,故事影射东林书院被毁。
贾宝玉含通灵宝玉影射大明皇权,神瑛侍者关联词汇是天神子婴宝石作者,天子宝作谐音即天子宝座,通灵宝玉即传位玉玺(百度查阅“贾宝玉原型解密”)。东林党从万历年间的兴起,到天启朝的沉重打击。1629年崇祯皇帝下令为遭到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东林书院。此段历史与作者所创作的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相对应,才得以久延生命。东林党人政治敏感,思想狭隘,势单力薄,同林黛玉孤女身世相对应。林黛玉虽然是最理解贾宝玉的,可在贾母(影射儒家思想,百度查阅“红楼梦人物原型解析”,影射人物原型均可查)与王夫人(影射努尔哈赤)对贾宝玉的争夺中,无能为力,东林党人有心维护大明皇权的统治,自身无良将谋士力挽狂澜,眼睁睁的看着贾宝玉被孤立,被王夫人控制,婚姻旁落薛宝钗(影射顺治帝)。林黛玉没能成为贾母的继承人,是林黛玉先天条件决定的,贾母虽是汉文明的代表,皇权的千古维护者,终是不能定姻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