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装备“又多又廉价”,美军遭受不对称打击其实是符合逻辑的,但没想到,在红海实际对抗中,美军的水平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很多。
(“杜鲁门”号进入红海战场,舰载机意外坠海)
据媒体报道,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从航母甲板上一头栽入海水中,美国海军的高科技装备,为何会遭遇如此狼狈的局面?
据美方表示,事发当时的情景颇有些戏剧性。那架“超级大黄蜂”正在由牵引拖车从机库转移至甲板,不料突然失控,携带拖车一同坠海。
尽管美军坚持表示事故并不会影响“杜鲁门”号的战斗力,并且强调舰上的人员无大碍,仅有一名水手受了轻伤,但关于事故原因的解释却显得有些苍白。
(胡塞导弹低空冲刺,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威慑)
美海军最初声称事故出于航母正在进行“躲避胡塞武装袭击”的演习,结果操作失误导致了意外。然而,稍具常识的军事人士便能识破这番说辞并不牢靠:如果真在进行如此高危的机动演习,航母上的指挥官必定会清空甲板,而不是继续进行舰载机的移动操作。
这就引发了更大的怀疑,到底是什么样的紧急情况让这艘多达10万吨的钢铁巨兽不得不如此仓促地规避危险?
可以看到,美军官僚体系与实际作战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尽管美国海军官方调查声称,事故原因与演习关联,但外界对此嗤之以鼻。在经济和技术实力双重支持下的美军,为何会在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小型不对称威胁时捉襟见肘?
一位匿名的美军内部人士透露了更为刺激的细节。据说在事发当时,胡塞武装正在实施其惯用的“导弹戏法”,而“杜鲁门”号正遭到攻击。
(卫星拍下现场画面,“杜鲁门”号的确进行了急转弯)
根据这些消息来源,美军指挥部下达了紧急规避命令,使得航母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了180度的大回旋。如此剧烈的机动,足以让任何甲板上的重物无法自控,这便解释了为何那架被拖行的F/A-18E战机会被甩进波涛中。
如果这一说法为真,美军这次的惨痛教训就不仅仅是一次操作失误,而是对于当前中东地区战争形势估计不足的集中体现。胡塞武装,通过不断改进的导弹技术,对美军航母形成了多重压力。
遥想当年,美国海军在冷战期间设计出强大的防御系统,以对抗苏联的大规模导弹打击。如今,这套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防线,竟然也被胡塞这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所突破。
事实上,美军在该区域面临着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去年12月,类似的困扰已经上演过一轮。当时,“杜鲁门”号上的一架F/A-18F战机在执行加油任务时,因误判而被同行的“葛底斯堡”号巡洋舰当成敌方无人机开火击落。这起令人啼笑皆非的误击事件,直接暴露出美军在情报辨识和反应方面的薄弱环节。
(美军不可一世的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垂暮之年)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号称全球最强大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为何在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游击队时表现得如此窘迫?要知道,昔日的中东水域可是美国海军的“后花园”,是什么让他们频频陷入被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军一直依赖于高科技武器系统和信息化作战体系,相信只要装备领先,战场上就必胜无疑。而这种过度依赖技术的思维模式,在面对灵活多变和非常规战法的敌人时,显得捉襟见肘。
此外,美军在这个战略要地上似乎也没有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胡塞武装频繁使用低成本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进行骚扰,逐步耗尽了美军的耐心和资源。再加上本地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盟友关系,使得美军在进行军事打击时常常投鼠忌器。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战术上顾此失彼的状况:既无法全面防御,又不能彻底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