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老舍散文《春风》赏析

2025-04-08 15:57    休闲娱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老舍散文《春风》赏析

《春风》是一篇抒情散文,老舍从济南与青岛的冬夏春秋四个季节的气候与精致、济南春天的山景之美与海景之美以及猛烈的春风带来的苦恼感受三个维度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老舍的散文在结构上,形散神聚,围绕中心,不蔓不枝,一气贯通。

写《春风》,全篇都围绕着自己的感受——“秋景之美,春风恼人”。

起笔用简练的语言描绘济南、青岛两地冬夏春秋四个季节的气候,以“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的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的转折,引出对春秋两季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继而用较长的篇幅描绘济南秋天的山景之美和青岛秋天的海景之美,表明对恬静、舒适环境的喜爱。

文章最后一部分,写春风恼人,与前文秋景之美形成强烈反差,表达对“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的向往之情。

文章采用欲抑先扬的衬托手法,突出中心,围绕“春风恼人”的感受来写,不蔓不枝。

老舍的散文语言平易朴实、活泼生动,文中用语方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结合,善用修辞。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风味。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老舍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开篇将济南、青岛分别比喻成“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和“摩登的少女”;后文中写青岛的风时,“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出风的特性;“海边翻着愁浪”、“像怒海上的船”中的“愁”和“怒”字的运用则是移就的修辞手法。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文中写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时,“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写整夜的大风时,“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运用短句的停顿,增强了强调的语气;写对风的没有办法时,“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语言简捷,体现出自己对风的无奈。

老舍的散文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

抒情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老舍在文中花费了大量笔墨表达对济南、青岛的秋天的喜爱,而对“春风”则尽是贬义之词,比如“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狡猾”、“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翻着愁浪”、“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等等,这些言辞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春风”意见颇多。

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进而表达了老舍对那种有生气、有花草、令人舒适的春风的向往。

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理解为对当时所处黑暗时代的不满,对和平的渴望。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