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一辈子做对两件事就可以很富有

2025-10-31 17:08    休闲娱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我认识一个老板,做香料的,就是那种供应给大型食品厂的工业原料。生意做得非常大,但他整个人,你看不到一点老板的样子。没有大金链子,没有饭局吹牛,甚至都不怎么参加行业里的各种峰会论坛。他常年呆在老家,一个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找到的小县城。每天的生活,就是喝茶、看书、陪老婆孩子,偶尔去厂里转一圈。他说他一辈子,其实只在琢磨两件事,把这两件事做对了,钱就象水一样自己会流过来,挡都挡不住。

我问他,是哪两件事?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做一个“值钱”的人。第二,把自己“放”在风口上。我当时听了,觉得有点玄,这不就是“德才兼备”加“抓住机遇”的另一种说法吗?听了跟没听一样。他笑了,给我倒了杯茶,说,大部分人理解的都是错的。他说99%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用“加法”活着。今天学个技能,是加法。明天拓展个人脉,是加法。后天投个项目,是加法。看起来每天都很努力,很充实,象个勤劳的工蜂,把自己的日程表填得满满当当。但结果呢?这些人就象在沙漠里画格子,一格一格地耕耘,每个格子都付出了汗水,但连起来看毫无意义,风一吹什么都散了。因为他们做的所有“加法”,都没有形成一个“乘法系统”。

而他说的这两件事,恰恰就是构建这个“乘法系统”的两个核心要素。“值钱”不是让你去考证,去镀金,去混圈子。“风口”也不是让你去追热点,去炒概念,去赌赛道。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心法。

第一件事:如何成为一个“值钱”的人?
我们先来破除一个最大的误解,值钱不等于有钱。值钱,是你内在价值的“估值”。有钱,是你外在财富的“市值”。很多人很有钱,但其实他不“值钱”。比如某些拆迁户、中了彩票的,或者靠一波信息差赚了快钱的,他们的财富是脆弱的,守不住。因为他们的内在价值撑不起这个“市值”,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也有些人很“值钱”,但暂时没钱。比如一个深耕某个冷门领域多年的学者,一个手艺炉火纯青但不懂营销的匠人。他们的内在价值很高,只是还没有被市场“定价”。

财富的本质,就是把你这个人的估值,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变现的过程。所以,积累财富的第一步,不是去赚钱,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值钱。那么,怎么才算值钱?那位香料老板的答案,只有一个词:信誉。他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最宝贵的资产,不是你的能力,不是你的学历,不是你的人脉,而是你的信誉。信誉就是别人愿不愿意相信你,这个相信是分层次的。
最浅的一层,是相信你不会骗人。你卖的东西货真价实。你答应的事,说到做到。这是底线,是人品的范畴。
中间的一层,是相信你的“专业”。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你输出的观点,你提供的服务,质量稳定,且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别人遇到相关问题,第一个想到你。这是能力的范畴。
最深的一层,是相信你的“眼光”。相信你对未来的判断,相信你指出的方向。别人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前途,托付给你,跟随你一起走。这是智慧的范畴。

当你在这三个层面上的信誉,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成了一个“信誉节点”。你就象一个信用黑洞,周围的资源会不自觉地向你靠拢。那位老板就是这样一个“黑洞”,他的香料厂从来不做广告。二十多年没养过一个销售,所有的客户都是老客户介绍来的。当年一个国内顶级的饮料巨头想更换供应商,他们的采购总监通过层层关系找到了他,见面第一句话就是:“X总,我们观察你很久了,你给A公司的料十年一个标准,从来没出过岔子,我们想跟你合作。”连合同细节都没怎么谈,几千万的单子就这么定了。为什么?因为那个采购总监赌不起。对于一个几十亿、上百亿销售额的公司来说,原料出一点点问题带来的损失都是灾难性的。他需要的不是最便宜的供应商,而是最“可靠”的供应商。老板那十年如一日的“稳定”,就是他最值钱的“信誉”。这份信誉为他省掉了上千万的营销费用,屏蔽掉了所有低层次的价格战,让他拥有了绝对的“定价权“,这就是信誉的“变现”。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医术谈不上全国顶尖,但在他那个细分领域里做得极深。他有一个习惯,十几年了雷打不动,就是把每一个他经手过的、有价值的病例,都做成详细的复盘笔记脱敏后,发到自己的公众号和一些专业论坛上。不收费,不引流,就是纯粹的分享。他说,这就是一个医生的“作品集”。

一开始没什么人看,但他坚持写,从不间断。文字朴实,逻辑清晰,思考极深。五年后他成了那个领域在网上最有名的医生。很多病人从外省坐着高铁来找他,指名道姓就要挂他的号。后来,有医疗器械的公司请他去做顾问,有在线医疗平台请他去开付费课程,甚至有投资机构想拉着他一起创办一个专科诊所。他从来没想过赚钱,他只是在持续地输出,持续地给予。他把自己对医学的思考沉淀成一份份“信誉资产”,公开地存放在互联网上。时间久了,这份资产的复利开始显现,各种机会追着他跑,他想不赚钱都难。

你看,无论是香料老板还是医生朋友,他们让自己值钱的方式,都不是索取,而是给予。香料老板给予的是确定性。医生朋友给予的是专业性。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提供一种稀缺价值,并日复一日地维护着这份价值的信誉,这就象在挖一口井。你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我如何能在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里持续地输出价值,建立起我的“信誉”。重要的是,你要象那位香料老板一样,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你的标准。要象那位医生朋友一样,把你的每一次思考都当成一个作品来打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不是在为别人创造价值,你是在为你自己的价值添砖加瓦。

第二件事:如何把自己“放“在风口上?
如果说,第一件事是练内功,是静态的积累。那么,第二件事就是“借东风”,是动态的博弈。信誉能让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手艺人,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想实现财富的巨大跃迁,光有内功还不够。你还需要一个放大器,这个放大器就是“势”。《孙子兵法》里讲,“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快到能把石头都冲走,这就是“势”的力量。你个人的能力、信誉,好比一块石头,就算你再重,再硬,单靠你自己能滚多远?但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条奔涌的河流里,你就能随着水流漂出千里之外。这条河就是我们所说的“风口”,就是时代的“势能”。

那位香料老板,他的信誉很值钱,这是他的“石头”。但他的财富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几年里翻上百倍?因为他这块石头被放在了一条奔腾的大河里,这条河就是中国过去二十年消费升级和品牌化的浪潮。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食品,更安全的食品。大品牌为了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对供应链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板的高品质和高信誉恰好迎合了这个巨大的“势”。他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他个人的“信誉”与时代的“势能”同频共振的结果,是他个人的“内力”乘以了时代的“杠杆”。

前几年,我到南方一个小镇去旅行。镇上有很多做藤编的作坊,手艺都很好,是祖上传下来的。大部分作坊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年轻人不学了,订单越来越少,只能给一些酒店、茶馆做点零散的定制,勉强维持。因为藤编这个产业的“势”,已经过去了。但在镇子的另一头,我发现一家作坊,生意异常火爆,门口停满了来拉货的小卡车。他们也在做藤编,但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们不做椅子,不做篮子,他们做的是宠物窝。各种造型奇特的猫爬架、狗窝、龙猫的秋千……..一个编得象鸟巢一样的猫窝,网上能卖三四百块。

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是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他说,他爹的藤编手艺比他好多了。但他爹只会做椅子,做了一辈子,现在一把椅子也卖不出去。他回来后,没碰传统家具。他研究的是现在养宠物的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喜欢颜值,喜欢天然材质,喜欢给自己的“毛孩子”花钱。于是,他把传统藤编手艺嫁接到了“宠物经济”这个全新的“势能”之上。他的作坊瞬间就从一个夕阳产业的尾巴,变成了朝阳产业的头部。你看,同样的手艺放在不同的“河道”里,结果天差地别。放在传统家具这条日渐干涸的河道里,再好的手艺也只能搁浅。放在“宠物经济”这条奔腾不息的河道里,哪怕手艺普通一点,也能被冲上云霄。它能让你的努力,产生几十倍、上百倍的放大效应。

那么,普通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河“?这就要提到“选择”大于“努力”的真正含义。努力是在“存量”里做优化,我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一点。选择是在“增量”里找位置,我直接换一个增长率更高的生态位。所以,关键问题是:我所在的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不可逆转的变化?我能否把我的“信誉资产”嫁接过去?这需要你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一种系统的眼光去审视你和世界的关系。而大多数人在第一步就走错了,他们没有耐心去建立“信誉资产”,他们总想跳过这个“挖井”的苦功夫,直接去找“风口“。他们就象一群狂热的“淘金客”,哪里传来消息就扛着锄头往哪里跑,他们永远只能在边缘地带捡别人剩下的碎金子,甚至成为被割的韭菜。

当你的思维系统升级了,你会发现,“做一个值钱的人“和“把自己放在风口上”,不再是两件需要刻意为之的难事,它会变成你的本能,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久以来都很努力,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一直在低水平的“加法”里循环。那么,问题的根源,大概率不在你的行动上,而在你的思维上。我们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把“信誉”这口井挖深,把“势能”这条船选对,做对这两件“乘法”,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时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