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新时代的包衣,假爱国真跪族

2025-06-29 10:17    政务民生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如果一个中国法官审中国的案子,用的却是200年前的英国法律,你觉得正常吗?但更诡异的是,他头上戴着200年前的英国贵族的假发,手里拿着英国的判例。你可能觉得这就是一个形式问题,但是我告诉你,这个假发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真相。

在中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字:包衣。什么意思呢?表面上是中国人,但心里认的主子在国外。清朝的包衣给满人当奴才,现在的包衣呢,他们把自己的未来悄悄的搬到了国外。根据2024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占可投资资产的16%,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增长。注意,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数据,真实的资产转移规模恐怕远超想象。

比资产转移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背叛,根据观察,有不少精英阶层的人士,一边在国内享受各种资源和机会,一边却把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你想一想,如果他们真的相信自己所参与建设的体系,为什么不让孩子在这个体系里面成长呢?就比如,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个培训机构专门教国学,一年营收数千万。他天天跟家长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结果他的三个孩子全在美国,老大耶鲁,老二斯坦福。我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四个字“更多选择”。这四个字就是当代精英阶层的暗号,说白了就是脚踏两条船,随时准备跳船。

那好端端的中国人怎么就变成了包衣呢?这里面有一个精密的改造流程,首先从语言开始换脑。你发现没有,现在的英语的地位已经高到离谱了,高考150分,跟语文数学一个级别,物理、历史等科目在新高考模式下只有100分,这合理吗?对于99%的中国人来说,学了12年的英语,如果你不做相关的工作,能用上几句呢?反倒是物理、化学这些硬知识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为什么还要这么重视英语呢?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你习惯用英语来思考问题,当你觉得英文资料才是权威,当你认为国外的标准才是标准,那你的大脑就已经被改造了。

第二步用教育进行洗脑。北京最贵的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几十万,那教的是什么呢?批判思维,听着高大上对吧,其实就是教孩子质疑一切。但奇怪的是他们只质疑中国的,不质疑西方的。老师会说中国教育是填鸭式,西方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却不会告诉你美国公立学校有多烂,英国的快乐教育培养了多少废物。等这些孩子长大,看中国永远都是带着有色眼镜,觉得中国什么都不行,外国什么都好。

第三步通过利益完成绑定,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同样的岗位,海归起薪就是比本土博士要高出很多,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有国际认证。就比如说,一个投行的HR跟我说的很直白,客户听说我们团队都是常青藤的,就会觉得很专业。所以,你明白了吗,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都在向这些人倾斜。有海外背景的人占着高位之后,招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倾向于选择同类,时间一长,整个精英阶层都被他们占领了。但这还不是终点,当你的资产在国外、孩子在国外、老婆在国外,你还会为中国有所考虑吗?

现在,让我给你揭示一个更深的秘密,中国存在着一条隐形的财富输送管道,源源不断的把钱送到国外。这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举个例子,b市某科技公司表面上是做芯片设计的,拿了大量的政府补贴,但核心技术都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利润也都留在了海外,国内公司年年亏损,海外公司赚的盆满钵满。这种操作他们叫合理避税,其实就是在掏空中国。更可怕的是教育产业的财富外流,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了60万,平均每人每年花费数十万,总计数千亿人民币。这些钱都去哪了呢?绝大部分流向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但真正学到核心的技术有多少呢?根据统计,超过56%的留学生选择了STEM专业,但还是有很多中国学生选择商科、金融、传媒这些水专业,花几百万买个文凭就为了回国拿高薪。这个流程是:中国家庭辛苦攒钱--送孩子出国--钱流向国外--孩子回国占据高位,继续这个循环,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财富输送链条。

如果说经济上的掏空还能用数字来衡量,那精神上的殖民就真的无法估量了。2024年5月,杭州开了一个会,讨论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二战后美国设计的金融殖民体系,这个体系让美国可以印钞票、印纸片,买全世界的东西,其他国家只能乖乖接受。但这个体系1971年就崩溃了,就连英国、法国都受不了美国的剥削,就这么个臭名昭著的东西,一群中国的经济学家居然一起讨论重建。一个央行前高管说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能让所有国家受益,我想问一下,除了让美国受益,还能让谁受益?这些人是真的傻,还是在装傻,还是坏呢?

更可怕的是文化上的自我矮化,现在很多中国公司明明做中国生意,开会却必须说英语。很多中国孩子明明是黄皮肤,非得起个Tony、Jessica的洋名。根据2024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高净值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平均的预算达到了460万,而这些钱大部分都花在了国际教育上。这就是文化包衣的可怕之处,让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哪怕华为、比亚迪已经领先世界了,有些人还是觉得只有美国的才是好的。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当整个社会都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当所有的标准都以西方为准,当海归天然比本土值钱,这个导向一旦形成就会自我强化。

精英把孩子送出国,中产也开始送孩子,国际教育需求增加,价格水涨船高,只有富人送得起,阶层彻底的固化,新的精英继续把孩子送出国。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而且越转越快。最可怕的是,这个循环正在从经济层面蔓延到文化层面,从物质掏空变成了精神掏空。当一个民族的精英都不认同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现在怎么办?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看有没有决心了。第一,改变畸形的评价标准。谁说海归就该多拿工资,谁说英文论文就比中文值钱。市场经济不是说按贡献来分配吗?那就看实际贡献,而不是看护照颜色。第二,重构教育的价值导向。英语重要但没重要到要占高考的1/5,培养中国的建设者不是外国的预备移民,这个方向必须要明确。第三,切断隐形的利益输送。关键岗位任职加一条:本人及直系亲属不得持有外国永久居留权。你觉得外国好,那就去外国,别在这里占着中国的位置。

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的重建,当有人说国外就是好的,你要问好在哪。当有人鼓吹国际接轨,你要看接的什么轨。当有人标榜全球视野,你要想是真视野还是假买办。100多年前,中国人剪掉了辫子,今天我们要剪掉的是心里的辫子。那些身在中国心在国外的包衣们,他们不是精英,是这个时代的寄生虫。真正的精英,是扎根中国、建设中国的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不在外面而在我们中间,香港法官的假发总会摘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假发更要摘掉。记住,一个跪着的民族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崛起,站起来,从今天开始。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