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只要能理解这句话,人生根本不可能有烦恼,一眼就能看穿表象,直达本质。
先解释一下,诸相指的是一切存在的现象,非相是说没有自性。那些现象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们都是无常的。即见如来的“见”不是肉眼可见,而是内心的感悟。如来指的是本质、真理,也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没有自性的,你就能感受到它的本质。
人们所有的烦恼来源,都是把“相”当成了本质,源于对“相”的执着,只要放下对无常的执着,内心就能获得自在。人们永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把感知不到的东西称为暗物质、暗能量。人们只能感受到那些被自己大脑渲染的世界,比如狗的眼睛看不到色彩,但能闻到人闻不到的气味;蝙蝠什么也看不到,但能听见超声波。每种生物对世界的感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也包括人。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感受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渲染出一个怎样的世界,是由他的底色决定的。这个底色,佛家称为业力,指过去的行为积累的力量;道家称为性命,指先天与道合一的状态;儒家称为天命之性,指先天道德与后天习气的交织。这是三家对于命运根源的解释。
佛家重因果,道家重自然,儒家重伦理。我们把三家融合,不要陷入文字。相称为底色,代表了潜意识和能量层级的融合。如果一个人充满内疚、麻木、恐惧,这些低能量的底色,那么这个底色的惯性,就会继续渲染相似的世界,接下来的体验也不会好。如果充满平和、喜悦、宁静的高能量底色,就会投射相似的世界,接下来的体验也会很美好。那么就得出一个结论,想要改变你渲染的世界,只要改变你的底色就可以了。我说的是你渲染的世界,不是那个客观的世界。前面说过了,客观的世界你感受不到、也渲染不了,这就是唯物主义说的“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你能感受到的世界,你才可以渲染、可以显化。很多人理解成唯心主义,也可能是被人带偏了。
说个题外话,唯物和唯心争论了2,500多年,到现在也没有胜负。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没有错,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大一统。如果以唯物主义看世界,拆解到最后只有一片虚无,否定了所有生命的价值。如果只有唯心,脱离了客观世界,又否定了外界的存在。
本自具足指的是你能感受到的世界,你看到那朵花,它就存在,看不到就不存在。本自具足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足够你使用的能量。万物的本质就是能量,而能量又是守恒的。无论你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换。无论你想要金钱、情感、健康,都可以兑换,这些都是能量。拿钱举个例子,钱没有花出去之前,它没有任何价值,它只是一个数字。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但如果花出去就不是钱了,是你买的那个东西,它只是能量的交换。其它东西也同理,所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只要把能量释放出去,就会获得新的能量。你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是在释放能量。至于换来的东西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底色。所以我们之前讲,要学会向内求,向内求才会把底色变好。只有明白了诸相非相,你才愿意向内求,它们的关系不可分割。
很多人生活的痛苦,就是把表象当成了本质,然后不停的向外抓取,贪欲越来越重,内在能量不足又满足不了,表象又变化无常。从热恋到失恋、从富有到负债,深陷痛苦不能自拔,想停又停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内在匮乏。你总觉得自己苦,觉得自己穷,认为自己缺这个少那个,还不愿意向内求。你看很多商业大佬,一天工作15个小时,都苦成那个样子了,也没觉得自己苦,一天天干劲十足,两眼冒光。只有觉得自己苦的人,他才会苦,苦就成为了底色,吸引的都是苦。
还是那句话,人生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向内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