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种人表面上很聪明,看事情很透彻,但没见他做成一件事,这叫做自我意识过剩但主体性缺失。我从小一直自认为算是一个聪明、有主见且做事细致的人,经常可以察觉到别人察觉不到的细节,特别擅长观察对方的心思、意图这些。但是,这些洞察力却没有帮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达成目标,反而越来越感觉是一种阻力。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之后,得到的结论是这属于“自我意识过剩,但主体性缺失”。
自我意识过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得很深刻却得不出结论,这种人很敏感、擅长发散和联想,具有极强的内省力。与其说擅长思考,不如说从未停止过思考,尤其是那种他们怎么看我啊!那句话是不是在针对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善良,有时候觉得自己很阴暗。今天想通了明天又推翻了,诸如此类令人疲惫的思维习惯。
那主体性缺失又是什么呢?首先主体性强是什么状态?网上经常说的那种你是世界的中心,永远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种完全是流量跟风的误读。主体性强是清楚自己是自己的同时,也清楚别人也是别人自己。那主体性缺失呢?看懂了很多人,却很少关注自己想成为和能成为哪种人。这是一种意识先于生命体验的痛苦,太早的知道了太多,反而弄丢了对生活的掌控。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简单说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知道的很多但行动不起来,明明能力很在线但一步都迈不动。
我过去的一个老板,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毛病、小嗜好,但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随时随地都知道这个月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调用哪些资源,把拳头打到哪里。假如你是主体性缺失的人,就不要过度的内观和向内求。否则,你越内观越混乱越迈不开步。为什么姜文导演能给人一种强烈的人生掌控者的感觉,我猜他就是那种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拍哪种电影,同时在清楚自己能力所及的前提下把事情完成的那种人。
主体性缺失也会把爱情体验做成一道情感计算题,会让人活在关于爱情的感受中而不是爱情本身。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延伸了,大家应该发现问题所在了,但也不要太担心,假如你想加强人生的掌控感,那么你就现在开始告诉自己:思考这个习惯该更多用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