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佛山“骨灰房”风波:邻居侵权,业主如何捍卫权益?

2025-03-14 15:50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佛山“骨灰房”风波:邻居侵权,业主如何捍卫权益?

事件回顾:佛山“骨灰房”风波​

最近,广东佛山天御江畔小区可算是“火”了一把,不过这火的原因,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3月11日,网上突然曝出小区15栋有业主把房子装修成了“骨灰房”,这消息就像一颗炸弹,瞬间在业主群和网络上炸开了锅。​

从网传视频里能看到,这户人家的装修风格那叫一个“独特”,完全是丧葬主题。天花板被刷成金色,还贴满了“金元宝”,窗户是黑色镶金色的搭配,壁橱也弄得像供台一样,整个氛围,怎么说呢,大白天看了都让人有点嵴背发凉。而且,据说在同一栋楼里,不止一套这样的房子,5楼有1套,6楼有2套,都是同一个业主在装修,这就难免让其他业主们心生疑虑了:“难道他家真有这么多亲戚,需要这么多房子来存放骨灰?这明显看着更像商业用途啊。”​

小区业主们的反应那是相当激烈,大家纷纷表达不满,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旁边就是阴森森的“骨灰房”。有业主直言:“我们买房是为了好好生活,下楼散步都想踏实点,现在这情况,心里膈应得慌。”还有业主担心,这要是真做成商业“骨灰房”,自己房子的价值说不定都得受影响。​

事情越闹越大,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去现场查看,目前正在积极处理当中,物业也表示后续有结果会及时通报。佛山市里水派出所也介入了此事,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和业主还准备在现场沟通,商讨解决方案。3月13日上午,有网友还发布视频称,前一天物业说要停水停电,民警也让停工,可第二天一早房子又继续装修了,这一来一回,更是让事件充满了戏剧性。​

事件争议焦点:装修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产权与装修自由​

从法律层面来讲,业主对自己购买的房屋确实拥有产权,这意味着在合理范围内,业主有权对房屋进行装修,让房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是业主的基本权利,别人无权随意干涉。就像我们平时会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生活习惯,选择不同的装修风格,中式、欧式、简约风等等,这些都是在行使我们对房屋的使用权和处分权。​

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那就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在小区环境里体现得尤为明显,小区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一位业主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说,你不能为了扩大自己房屋的空间,就拆除承重墙,这不仅会危及自家房屋安全,还会让整栋楼都陷入危险之中,损害了其他业主的居住安全这一重大公共利益。又比如,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的用途,将住宅改成商业店铺,大量外来人员进出,会扰乱小区原本安宁的居住秩序,影响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所以,在这件“骨灰房”事件里,业主虽然有装修的自由,但如果真的将房屋装修成“骨灰房”,那就必须考虑是否损害了小区其他业主的公共利益。​

公序良俗的考量​

公序良俗,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它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体现,虽然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具有强制力,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家是充满生活气息、温暖的居住场所,承载着人们的日常起居、情感交流。而“骨灰房”,与这种传统认知大相径庭,它会让人们产生阴森、恐惧的感觉,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想象一下,每天上下班,路过邻居家,看到的是充满丧葬风格的装修,心里难免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产生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长期积累,会对邻里关系造成严重影响,破坏原本和谐的社区氛围。而且,小区里可能有老人、小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骨灰房”带来的这种压抑氛围,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从社会层面看,将住宅装修成“骨灰房”,也不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居住环境的期望和认知,违背了公序良俗的要求。​

房屋价值的潜在影响​

房产,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种重要的资产投资。房屋的价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周边环境和小区氛围是很关键的因素。一个环境优美、邻里和睦、配套设施完善的小区,房屋价格往往较高,也更容易转手。​

但如果小区里出现了“骨灰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多数人在买房时,都会尽量避开这类特殊房屋周边的房源,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居住体验。这样一来,“骨灰房”周边房屋的市场需求就会降低,价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贬值的情况。就像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某些小区因为存在“骨灰房”,周边房屋的租金和售价都明显下降,这对于其他业主来说,无疑是一种财产权益的侵害。他们当初花费大量积蓄购买房产,本希望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却因为个别业主的行为,导致自己的房产价值受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从房屋价值这方面考虑,将住宅装修成“骨灰房”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财产权益。​

业主可行的维权途径​

在遭遇类似“骨灰房”这样令人困扰的情况时,业主们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友好协商​

当发现邻居的装修行为可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权益时,业主们首先可以尝试友好协商。这是最直接、最温和的解决方式,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能够了解涉事业主的真实意图,也能让对方知晓其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在沟通时,要注意态度诚恳、理性,避免情绪化的指责,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说明情况,比如可以这样说:“咱们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家这个装修风格,让我们心里实在有点不踏实,大家平时进进出出的,看到这样的装修难免会有心理压力,能不能商量一下,看看怎么调整调整。”通过这样的沟通,说不定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涉事业主的需求,又能消除其他业主的顾虑,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

借助物业与社区调解​

如果直接与涉事业主协商没有效果,业主们可以向物业投诉,请求物业介入处理。物业作为小区的管理服务机构,有责任维护小区的正常秩序和业主的合法权益。他们可以依据小区的管理规定,对涉事业主的装修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比如,查看涉事业主的装修备案,确认是否存在违规改建等问题;与涉事业主沟通,了解情况并转达其他业主的诉求。如果物业的协调没有起到作用,业主们还可以请求社区介入调解。社区工作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他们可以从社区和谐、公共利益等角度出发,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寻求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就像有些社区会组织邻里纠纷调解会,让双方把问题和诉求都摆到桌面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行政投诉手段​

当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时,业主们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向住建部门投诉房屋违规改建问题,比如涉事业主封窗等行为是否影响消防通道畅通、是否破坏房屋主体结构等。住建部门有权对房屋装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存在违规行为,可以责令涉事业主整改。同时,也可以通过12345热线向民政部门反映,请求核查殡葬活动的合法性。因为如果涉事业主将房屋用于商业殡葬用途,可能违反了殡葬管理的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以广州的一个案例来说,某小区业主违规改变房屋结构,其他业主向住建部门投诉后,住建部门经过调查,依法要求违规业主恢复房屋原状,有效维护了其他业主的权益。​

司法诉讼维权​

如果前面的方法都行不通,司法诉讼则是业主们最后的维权手段。业主们可以以侵犯相邻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涉事业主将房屋装修成“骨灰房”的行为,如果对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妨碍,比如产生噪音、异味,或者给其他业主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就可能构成相邻权侵权。另外,也可以以违反公序良俗为由起诉。如前文所说,将住宅装修成“骨灰房”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损害了其他业主的精神利益和房屋价值。在诉讼过程中,业主们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装修现场的照片、视频,其他业主的证言,以及能证明房屋价值受损的评估报告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律途径,让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制度层面的思考​

现有法律的空白与困境​

在“骨灰房”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法律体系在应对这类问题时,存在一定的空白和困境。从全国范围来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骨灰房”作出界定和规范。《民法典》虽然强调了相邻关系中要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但对于“骨灰房”这种特殊情况,没有具体的条文来判定其是否侵权。而在《殡葬管理条例》中,也主要是对殡葬设施的建设、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没有涉及到将住宅装修成“骨灰房”的相关内容。这就导致在实际处理“骨灰房”纠纷时,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难以对涉事业主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处理。​

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解决“骨灰房”这类问题,从立法层面进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当明确住宅的用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清晰界定住宅是用于居住生活的场所,禁止将其用于殡葬等非居住用途。其次,要规范装修行为,要求业主在装修前,必须向物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备案,详细说明装修用途和方案,对于可能涉及改变房屋用途的装修行为,要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管。同时,还可以考虑制定地方性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民俗习惯,对“骨灰房”等类似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就像一些地方针对“居改非”问题,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明确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条件和程序,有效解决了这类纠纷,为解决“骨灰房”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处理“骨灰房”纠纷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和社区的和谐稳定。​

总结与建议​

在佛山“骨灰房”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业主维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当遇到类似可能损害自身权益的情况时,业主们要保持冷静,通过友好协商、借助物业与社区调解、行政投诉以及司法诉讼等合法途径,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以增加自己维权的底气和胜算。​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明确住宅用途的边界,规范装修行为,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在追求自身权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