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中广核新核电机组获国家核准

2025-04-28 14:37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2025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核准中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及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建设,四台机组均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继2023年我国核电审批“破十”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核电产业正以每年新增10台机组的节奏,加速迈向技术自主化、装备国产化、产业集群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技术领航:“国家名片”锻造硬核实力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去”的核心品牌,其安全性与经济性已获全球认可。该机型采用177组堆芯燃料组件设计,发电功率较二代核电机组提升10%;双层安全壳结构可抵御17级台风、9级地震及商用大飞机撞击;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双重安全系统,使反应堆在极端事故下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冷却。

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3号机组已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首台“华龙一号”西部示范机组。截至目前,该机组累计发电超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2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防城港4号机组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并网,届时两台机组年发电量将突破200亿千瓦时,可满足广西20%的居民用电需求。

产业共振:千亿投资撬动万亿产业链

核电项目具有“乘数效应”,每投资1元可带动上下游产业3元以上的产出。此次核准的四台机组总投资超800亿元,将直接拉动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新材料等50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以中广核在广东惠州建设的太平岭核电项目为例,一期工程国产化率已达95%,其中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关键设备均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带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千亿级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就业方面,四台机组建设周期预计5年,高峰期将创造超过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建筑、物流、服务业等间接就业超10万人。台山核电基地3、4号机组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地方贡献税收超2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安全筑基:智慧监管护航“零容忍”目标

核电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已建立覆盖核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国家核安全局对“华龙一号”实施“一机一策”审查,从设计源头到建造过程进行3000余项安全验证。中广核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DCS平台,将核电站控制系统国产化率提升至100%,故障诊断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在防城港基地,智能巡检机器人、5G+AR远程协作等数字化技术已实现全覆盖。通过部署超10万个传感器,机组可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压力、振动等300余项参数,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8%。“我们甚至能提前14天预测设备老化趋势,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广核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绿色未来:核能多元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核能综合利用正从单一发电向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延伸。在浙江秦山核电站,我国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已安全运行4个供暖季,为46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提供清洁热源;在福建福清核电站,核能制氢中试平台成功产出纯度超99.999%的氢气,为氢能汽车、储能电站提供绿色燃料。

中广核透露,台山核电3、4号机组将预留高温气冷堆接口,未来可探索“核电+供暖”“核电+工业蒸汽”等新模式。此外,公司正联合高校研发第四代钠冷快堆技术,计划2030年前建成示范工程,实现核燃料利用率从1%提升至95%以上。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指出:“我国核电产业已形成‘研发-设计-建造-运营’全链条自主能力,‘华龙一号’的规模化应用将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下一步需加快核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构建以核电为基荷、风光储为补充的新型电力系统。”

结语

从大亚湾核电站引进技术起步,到“华龙一号”出口海外,我国核电产业用4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60年的道路。此次四台机组核准,不仅为能源安全提供“压舱石”,更彰显了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随着核电产业驶入“黄金赛道”,一个更加清洁、低碳、智能的能源未来正加速到来。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