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收到一条读者留言。她说我快被我的同事气死了,我请大家喝下午茶,唯独不请她,她就阴阳怪气说我搞小团体。我发朋友圈,屏蔽了她,她就通过共同好友截图,然后在群里含沙射影。我工作上拿了个小奖,她嘴上恭喜,转身就跟领导说我风头太盛,不踏实。她说,我真的想不通,我们之间又没有核心的利益冲突,她为什么要处处针对我?我恨不得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她做的那些恶心事都抖出来,跟她轰轰烈烈地干一架,撕个鱼死网破。
我问她,你现在每天想这些事,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她说,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甚至晚上做梦都在跟她吵架。整个人象上了一个发条,停不下来,每天都觉得特别累,特别委屈。我回了她几句话。我说,你以为你在跟她对抗,其实不是。你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能量去浇灌一朵长在别人地里的有毒的花。你越浇灌,它开得越盛。而你自己的花园正在荒芜。
成年人世界里,有一种最昂贵的成本叫摩擦成本。你花在一件不产生任何价值、只会持续消耗你的事情上的所有心力、时间、情绪,都是这种成本。在小事上跟人对抗,是摩擦成本最高的一种行为,没有之一。因为它不仅会耗尽你的精力,更可怕的是它会彻底毁掉你的认知格局。让你从一个本可以聚焦于“成长”的潜力股,变成一个只会计较“对错”的情绪巨婴。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它就是事实。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退让就是懦弱,不反击就是窝囊。这是因为他们把人生看成了一场场孤立的、你输我赢的遭遇战。而真正的高手把人生看作是一盘需要长远布局、保存实力的全局战。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意气之争,只有能量损益。
我给你讲一个2000多年前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当时最顶级的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个是当时最顶级的谋士,凭三寸不烂之舌,可抵千军万马。战神叫廉颇,谋士叫蔺相如。他们同在赵国为官,一个是武将之首,一个是文臣之冠。本来这是国家的顶级配置,王炸组合。但坏就坏在廉颇不服,他的不服非常具体,也非常小事。
蔺相如本是个普通门客,因为完璧归赵一战成名被破格提拔。后来又在渑池会上巧妙周旋,保全了赵王的颜面,官职升到了廉颇之上。廉颇炸了,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人之常情。我廉颇是为赵国流过血、拼过命的人。攻下一座座城池,靠的是真刀真枪。你蔺相如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凭什么爬到我头上?所以,他开始跟蔺相如对抗。注意,这种对抗不是在朝堂上辩论国家大事。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在路上,廉颇听说蔺相如要出门,就立刻坐上自己的马车,故意去堵蔺相如的路。宽阔的大街上两车相遇,按理说,官职低的要给官职高的让路,但廉颇的车夫就是把车横在路中间一动不动。蔺相如的车夫气不过,说:大人,咱们上去理论!凭什么他一个下卿敢挡上卿的路?蔺相如在车里淡淡地说:掉头,绕路走。
再比如,在公开场合,廉颇会抓住一切机会去羞辱蔺相如。他会对身边的人大声说:我廉颇这辈子最瞧不起的就是靠嘴皮子上位的人,以后见了蔺相如,我必当众羞辱他一番。这话传到蔺相如的门客耳朵里,门客们炸了。他们集体找到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追随您,就是敬佩您的才华和品德。现在廉颇公然侮辱您,您却处处躲着他,怕他跟个什么似的。我们觉得丢脸,待不下去了,请辞!
这是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如果处理不好,蔺相如的团队就散了。你看,廉颇的对抗起作用了,他成功地把战火烧到了蔺相如的后院,他让蔺相如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窘境。进一步,跟廉颇硬刚,同僚侧目,君王为难,正中廉颇下怀。退一步,手下离心,团队不稳,威信扫地。这是一个死局。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办?是象那个给我留言的读者一样选择“轰轰烈烈地干一架”证明自己不是好惹的?
我们来看看蔺相如是怎么破这个局的,他平静地看着那群激愤的门客,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门客们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笑了,他说:没错,以秦王的威风,我蔺相如都敢在秦国的朝堂上呵斥他,当众羞辱他的大臣。我难道会怕一个廉颇将军吗?门客们愣住了。是啊,敢跟当时最强大的君主当面硬刚的狠角色,怎么会“怕”廉颇?这不符合逻辑。
蔺相如接着说:我为什么不怕秦王,却要躲着廉颇将军?因为我想到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同时拥有我和廉颇将军,一文一武,内外兼修。今天,如果我和廉颇将军因为一些小事相互争斗,必然会有一方受伤,甚至两败俱伤。到那个时候,秦国就会趁虚而入。我之所以退让,不是怕他,而是把国家的安危放在了个人的荣辱之上啊。
门客们听完,呆立当场。他们原以为这是一场关于“面子”和“地位”之争,蔺相如用他的行动,完美诠释了一个顶级操盘手的核心素养:聚焦于真正的目标,过滤掉所有中间环节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