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肝脏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多种重要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伤害的威胁。我们该如何护肝,怎么吃更健康?以下就为大家总结以下哪些习惯最伤肝?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肝脏疾病患病人群处于攀升状态,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且没症状不等于肝脏健康,早期肝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病因很大程度源于日常不良习惯。
过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脂肪堆积,长期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不合理用药
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会给肝脏增加负担。可能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经常熬夜
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受阻。
饮食不健康
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脂肪肝。
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或缺乏锻炼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肝脏负担加重,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当肝脏健康受到影响时,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我们。
疲劳和乏力
肝功能不全时,体内的毒素难以正常代谢,可能导致持久的疲劳感和无力感,且通常无法通过休息缓解。
皮肤和眼睛黄染
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可能堆积在体内,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也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变深。
皮肤瘙痒
肝功能减退时,胆汁在体内堆积,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尤其是夜间或沐浴后更为明显。
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
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出血倾向
肝脏是凝血因子的重要合成器官,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容易瘀青或出血,甚至是鼻出血或牙龈出血。
蜘蛛痣和肝掌
蜘蛛痣表现为细小的红点,有“蜘蛛状”血管分支,常见于上胸、肩部和面部。
肝掌是指手掌尤其是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发红,这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病肝病病人特殊的表现。
肝脏不仅是身体的过滤器,清理我们体内的毒素,还是营养储存中心,兼任着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等多项任务。
要想让肝脏真正得到滋养,还得靠营养的补充
肝脏的“生命之源”:维生素B群
B族维生素中的B1、B2、B6和B12不仅能够帮助肝脏合成重要的酶,还能促进肝脏对脂肪和糖类的代谢,减轻肝脏负担。鸡肉、鱼类、蛋黄、绿叶蔬菜和豆类都富含B族维生素。
肝脏的“防护罩”:抗氧化物质
肝脏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自由基,它们对细胞的攻击,可能会导致肝脏细胞损伤,甚至诱发肝病。而抗氧化物质相当于给肝脏穿上了一层“防护罩”,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对肝脏的负担。
最常见的抗氧化物质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如橙子、蓝莓、胡萝卜、菠菜、坚果等食物。
肝脏的“修复材料”:优质蛋白质
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供给能够帮助肝脏更好地修复自身。
优质蛋白质指的是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如鱼、鸡胸肉、蛋白、豆腐和低脂乳制品等食物。
保护肝脏健康,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下面这些误区,请务必绕开:
❌养肝就是“清淡饮食”不吃肉
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脂肪代谢运输异常,脂肪在肝脏里滞留,从而引起脂肪肝。
清淡饮食应建立在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摄入均衡的基础上,控制脂肪、肉类、盐、糖的摄入量,尽量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比如鱼虾、豆制品等。
❌脂肪肝不疼不痒就不用管
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相关性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是可逆的,比较容易治愈。但是如果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会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
❌吃护肝片能“护肝” 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吃护肝片或保肝类药物,实际上会增加肝脏负担。轻微肝损伤时,肝脏是有自我修复的功能的。如果是慢性肝炎的病人,或者一些因为饮酒或病毒造成肝损伤的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护肝药物。
❌喝大酒伤身,少量喝酒养生
酒精90%都是在肝脏分解代谢的,少量饮酒是一个自我安慰,喝酒势必会增加肝脏负担。喝一两白酒,肝脏就可能要忙碌4—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