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我国高度近视患者超1.3亿,并发症致盲率高达60%

2025-03-03 15:37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我国高度近视患者超1.3亿,并发症致盲率高达60%

遗传因素不可小觑

高度近视的遗传特性

在近视的遗传因素里,高度近视比较特殊,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要是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那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病率约为90%。打个比方,我有个朋友,他和他老婆都是高度近视,孩子还没上学就近视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导致的。这就像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近视“密码”一样。高度近视遗传,主要是一些特定基因在起作用,这些基因影响眼球发育,比如眼轴长度。要是遗传到这些基因,眼球就容易发育异常,眼轴变长,从而导致高度近视。

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参与

中低度近视的形成,遗传因素占比小,主要是环境因素。不过遗传也不能忽视,有研究数据表明,父母一方近视,子女近视率在20-25%左右;要是父母都近视,子女近视率能上升到30-60%。就拿我身边例子来说,我邻居家孩子,父母都是中低度近视,孩子从小就爱看书,加上现在电子产品接触多,小学没毕业就戴上眼镜了,这里面既有遗传的影子,环境因素影响也很大。中低度近视是多基因遗传,好多基因共同作用,再加上环境因素刺激,就容易引发近视。

环境因素是“罪魁祸首”

户外活动严重不足

现在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太少了,这和近视关系可大了。西澳大利亚大学在《英国眼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明确指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与近视眼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体力活动、维生素D或近距离工作与近视的相关性并不大。美国有项持续5年追踪青少年近视发展变化的研究,也发现对近视造成最大影响的,除开遗传因素之外,就是青少年每天花在户外的时长。这是为啥呢?因为户外强光能让视杆细胞释放多巴胺,这东西可是眼球生长发育的关键信号,能防止眼轴拉长,而眼轴一拉长,近视度数就容易增加。现在孩子学习任务重,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体育课还经常被占,像我表弟,每天放学就写作业,周末也被各种补习班填满,根本没时间出去玩,眼睛长时间得不到户外光照“滋养”,不近视才怪。

近距离用眼强度过大

繁重的作业负担也是近视一大“帮凶”。教育部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四成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全部家庭作业时间超标。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按规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可现实是两成四年级学生仅完成语文作业就超国家规定总时长。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睛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导致近视。我上小学的外甥,每天光写作业就得两三个小时,眼睛离书本很近,家长提醒也没用,长此以往,眼睛哪能受得了。而且学业压力大,挤压了运动和睡眠时间,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眼睛也跟着“受苦”,近视风险自然就增加了。

电子产品使用泛滥

现在电子设备到处都是,家长对孩子使用管控不足,孩子自控力又弱,长时间玩游戏、看视频,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特别容易近视。北京地区有调查显示,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近视发生率明显升高。我邻居家小孩,才上幼儿园,就天天抱着平板看动画片、玩游戏,家长觉得孩子安静就行,也不管,结果去体检,视力已经不太好了。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等,会对眼睛视网膜造成损伤,加上孩子眼睛还在发育阶段,就更容易受到影响,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用眼环境不佳

用眼环境也很重要,光线太亮、太暗、有眩光、反光等,都会刺激眼睛。我之前租的房子,房间灯光特别暗,晚上看书、用电脑,眼睛一会儿就疼得受不了,特别容易疲劳。在太亮的光线下,眼睛也会不舒服,像有些教室的灯太亮,孩子上课眼睛容易疲劳。还有那种反光的桌面,写字时光线反射到眼睛里,也会干扰视觉。这些不良用眼环境,会让眼睛调节过度或痉挛,久而久之就形成近视。要是桌椅高度不合适,孩子坐姿不对,也会增加近视风险,就像我上学时,桌椅高度不匹配,坐久了弯腰驼背,眼睛离书本越来越近,视力也越来越差。

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助攻”

饮食习惯不健康

饮食习惯也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视力。现在很多人爱吃甜食,喝碳酸饮料,像蛋糕、巧克力、可乐这些,虽然吃起来喝起来爽,但对眼睛可不友好。甜食吃多了,在体内代谢时会消耗大量维生素B1,这东西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它一少,视神经就容易出问题。而且糖分代谢还会降低体内钙含量,钙可是眼部组织“保护伞”,缺钙会让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就容易变长,近视风险就增加了。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小孩,特别爱吃糖,每天都要喝好几瓶碳酸饮料,家长也不管,结果没几年就近视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和他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也是近视的“帮凶”。眼睛和大脑关系密切,大脑休息不好,眼睛也会受影响。孩子在生长发育快速期,要是睡眠不足,就容易引发近视。有研究表明,3-17岁的儿童与青少年,如果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近视风险比达到9小时的人增加9.04倍,睡眠不足而近视的人占所有近视儿童的76.5%。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3-5岁孩子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6-13岁为9-11小时、14-17岁则为8-10小时,可现实中好多孩子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像我上初中的表妹,每天晚上写作业写到很晚,早上又要早起上学,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视力下降特别快。

噪音影响

噪音对视力也有影响,可能很多人没想到。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会通过神经系统“波及”视觉器官。有研究表明,当噪声在70分贝的时候,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需要20分钟左右;当噪声上升到85分贝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则高达一小时以上。噪声超过90分贝,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超过95分贝,40%人瞳孔开始放大;达到115分贝,人眼对光亮适应性降低。比如在工厂、工地这些噪音大的地方工作,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眼睛就容易疲劳、疼痛,视力也会受影响。

社会层面因素的“推波助澜”

对近视危害认识不足

近视其实是慢性病,但很多人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近视不只是戴眼镜这么简单,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像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这些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对生活影响特别大。从经济角度看,近视不仅配镜要花钱,治疗并发症费用更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经济负担。在日常生活里,近视也会造成很多不便,像运动时眼镜容易滑落,冬天从室外进室内镜片会起雾。而且在一些对视力要求高的职业选择上,近视患者也会受限,比如飞行员、军人等。但很多家长在近视防治上存在误区,觉得近视是正常生理现象,戴眼镜就能解决,还有人认为激光手术能一劳永逸,其实这些想法都不对。

校园防控缺乏专业指导

校园近视防控需要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可现实是专业人员很难兼顾。早在2014年,我国每5万人中就有1.13名眼科医生,2018年这一数据提升到1.5,已超过世卫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门急诊需求,专业医务人员实在没多少精力投入到校园近视防控中。《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2-2018年,眼科医生负担不断加重,平均每位医师的门诊人次数由2714人增加至2787人,专注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占比还不足10%。专业人员缺位,就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社会上一些机构打着近视防控旗号,夸大宣传,误导家长和学生,甚至搞过度治疗。比如有的机构宣传防蓝光产品能预防近视,可实际上防蓝光和近视防控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些误导行为不仅浪费家长钱财,还可能耽误孩子近视防控最佳时机。

总结与呼吁

我国近视人数这么多,是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和医疗资源造成压力。防控近视刻不容缓,需要我们每个人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家长要关注孩子用眼习惯,学校要加强近视防控措施,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享受清晰美好的世界。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