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肺癌连续10年癌症死亡率第一

2025-04-17 11:45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聚焦肺癌防控 共建健康防线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加强肺癌防治,共筑健康未来",旨在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肺癌的认知,推动早筛早诊早治,共同抵御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全球肺癌形势严峻 防控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肺癌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达1980万例,其中肺癌病例约250万例,占比12.4%;死亡病例约970万例,肺癌死亡人数达180万例,占比高达18.7%。这意味着每5名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近1人死于肺癌。

"肺癌的凶猛程度远超其他癌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肺癌中心主任王明教授指出,"其高死亡率与早期症状隐匿密切相关。当患者出现明显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致病因素多元 防控需多管齐下

专家指出,肺癌发病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吸烟仍是首要致病元凶,约85%的肺癌病例与之相关。烟草燃烧产生的70余种致癌物可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引发基因突变。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三手烟同样具有致癌风险,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非吸烟者因接触烟草烟雾罹患肺癌。

除了吸烟,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PM2.5等空气污染物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诱发慢性炎症和基因突变。职业暴露于石棉、氡气、砷等致癌物的特殊群体,肺癌风险较常人高出数倍。此外,肺癌呈现家族聚集现象,遗传易感基因在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精准防治是关键 早筛技术显威力

"肺癌防治的关键在于'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强调。低剂量螺旋CT筛查被证实为最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可检出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结节,使肺癌5年生存率从20%提升至90%以上。

针对高危人群,专家建议:年龄50岁以上、吸烟史超过20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者,应每年进行LDCT检查。同时,推广肺癌血清标志物检测、液体活检等新技术,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性。

多学科协作创新 助力肺癌攻坚

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靶向治疗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使晚期患者生存期延长至3-5年;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为无驱动基因患者带来新希望。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手段与新技术联合应用,正推动肺癌向慢性病转化。

"我们接诊过一位68岁的肺癌患者,通过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病灶缩小70%,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范云教授分享道,"这体现了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在肺癌治疗中的优势。"

全民参与筑防线 健康中国在行动

宣传周期间,各地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北京协和医院推出"肺癌防治云课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义诊咨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肺癌筛查优惠行动。专家呼吁,公众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草,注意职业防护,重视定期体检。

"肺癌防治是场持久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癌症处处长王旭表示,"让我们携手构建肺癌防治网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科技进步和防治理念革新,肺癌正从"绝症"逐渐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在这个肿瘤防治宣传周,让我们共同关注肺部健康,用科学与行动守护生命质量,迎接无肺癌威胁的美好未来。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