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低欲望社会

2025-10-19 20:21    政务民生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你知道吗?日本在过去30年里,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刺激消费,但日本人就是不买账,不消费、不投资、不借贷,甚至不结婚、不生孩子,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低欲望状态。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不是暂时的经济衰退,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经济学家大前研一把它称为低欲望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全部失效,人们不再追求更多更好,而是满足于现状,整个国家就象被按下了暂停键。而最让人不安的是日本今天的状态,很可能就是其他发达国家明天的样子。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跌破0.7,中国的年轻人开始躺平,欧美的千禧一代也在延迟结婚买房。低欲望社会不再是日本独有的现象,而正在成为全球性的趋势。日本社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低欲望的,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以及这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低欲望社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高度发达社会的必然归宿。当物质极大丰富,当社会高度稳定,当未来变得可预测,人们反而失去了欲望,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衰退。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失去欲望的社会,去理解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去看清低欲望背后的深层逻辑,去思考我们是否也在走向同样的道路。

什么是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有几个核心特征:第一、消费欲望降低。人们不再热衷于购买新东西,不再追求名牌,不再需要通过消费来展示身份。年轻人满足于一部够用的手机、一套小小的公寓、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二、投资欲望消失。日本人把钱存在银行,即使利率是0甚至是负的,他们也不愿意拿出来投资。不买股票、不买房产、不创业,宁愿让钱躺在账户里慢慢贬值;第三、婚恋欲望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恋爱,日本有个词叫草食男,形容那些对恋爱毫无兴趣的年轻男性。还有干物女(干枯女孩),形容那些放弃恋爱的年轻女性;第四、生育欲望消失。日本的生育率跌到1.3,远低于维持人口所需的2.1。很多年轻夫妇即使结婚也不想生孩子,觉得养孩子太贵、太麻烦,影响生活质量;第五、上进欲望丧失。年轻人不再渴望升职加薪、不再想当社长、不再追求人生的成功,他们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社员,下班后喝喝酒,周末宅在家里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进入这种状态时,整个社会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创新、失去了增长的动力,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人口不断萎缩,国家竞争力持续下降。而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低欲望社会的国家,从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开始,日本已经在这个状态里困了30多年,这30年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那么日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第一个原因是泡沫破裂的创伤。1980年代的日本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企业买下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日本人相信他们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1990年泡沫突然破裂,股市暴跌、房价崩盘,无数人一夜之间从富豪变成负债累累,那些贷款买房、买股票的人发现自己的资产缩水了70%,但债务一分不少。这个打击对日本人的心理影响是毁灭性的,一整代人的财富梦想破灭了,他们辛苦工作几十年攒下的钱化为乌有,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被彻底摧毁。

更糟糕的是,日本政府和企业对这场危机的应对方式让人们彻底失去了信任,政府的救市政策软弱无力、拖泥带水,僵尸企业被保留下来,坏账被一拖再拖,经济长期低迷,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终身雇佣制崩溃。那些曾经以为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的员工突然发现自己被抛弃了,50多岁的中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去便利店打零工。年轻人目睹了父辈的遭遇得出了一个结论:努力工作没有意义,买房投资很危险,对未来不要抱有期待,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降低欲望不追求、不冒险、不折腾。

第二个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9%,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特点是消费欲望低,他们已经拥有了房子、车子,不需要再买大件商品。他们的收入来自养老金,不会增加。所以他们会尽量节省开支,为了防止生病或者意外,他们会存很多钱。而年轻人越来越少工作,人口不断减少,整个社会的活力就下降了。而且年轻人要承担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他们缴纳的养老保险越来越多,但将来能领到的却越来越少,这让年轻人对未来非常悲观。他们觉得自己这一代注定会过得比父辈差,他们会一辈子为老年人工作,为他们的养老金买单,但等到自己老了却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来养活自己。在这种悲观预期下,年轻人更不愿意消费、不愿意生孩子,因为他们觉得未来是黑暗的,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受苦呢!

第三个原因是阶层固化。日本表面上是一个平等的中产阶级社会,但实际上阶层流动性越来越低,穷人很难翻身,富人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过去日本有一个神话,只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进入好公司就能过上好生活,实现阶层跨越。但现在这个路径越来越窄,好大学的入学率几乎不变,而竞争越来越激烈。能考上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大多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上最好的补习班,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使你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后也很难进入大企业,因为正式员工的岗位越来越少,大部分年轻人只能做派遣工、合同工,这些工作收入低、没保障、看不到未来。而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他们继承父母的财富、继承父母的人脉,轻松就能过上好生活,他们不需要努力,因为出身已经决定了一切。当年轻人发现努力没有用、奋斗改变不了命运时,他们就会放弃,他们不再相信日本梦,不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人生。他们选择躺平、选择降低欲望、选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寻找小确幸。

第四个原因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欲望结构。过去人们的欲望很多来自于攀比,看到邻居买了新车,自己也想买;看到同事升职了,自己也想努力。这种攀比激发了欲望,推动了消费和奋斗。但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社交,可以通过网络游戏获得成就感,可以通过刷视频消磨时间。当虚拟世界能够满足大部分心理需求时,现实世界的欲望就会下降。为什么要花钱买名牌包,我在游戏里就能拥有最炫的装备;为什么要努力追求升值,我在网上就能获得无数点赞和关注。而且社交媒体让攀比变得更加残酷,你会看到那些明星、网红过着奢华的生活,你会看到那些富二代炫耀他们的豪车豪宅。这种巨大的差距不但不会激发你的欲望,反而会让你觉得绝望。你会想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过上那样的生活,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呢?还不如接受现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找点乐子。

第五个原因是价值观的转变。日本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父辈那一代经历了战后重建,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他们相信努力就有回报,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买房、买车、养家糊口,让孩子受到好教育。但年轻一代不一样了,他们生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他们从来不缺吃、不缺穿,他们见证了父辈为工作牺牲一切,却在泡沫破裂后失去一切。他们不想重复父辈的人生,他们更看重生活质量、更看重个人时间、更看重精神满足,他们宁愿住小房子、开旧车、吃便宜的饭,也不愿意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生活。这不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这是一种新的生活哲学,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的不是更多,而是刚刚好,不是更好,而是足够好。但问题是,当整个社会的年轻人都这么想时,经济就失去了增长的动力。因为经济增长依赖于人们不断想要更多,不断消费、不断投资。如果大家都满足于现状,经济就会停滞。

我们理解了日本为什么会变成低欲望社会,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低欲望社会有什么后果,它会把日本带向何方。低欲望社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经济长期停滞,日本的GDP在过去30年几乎没有增长,1995年日本的GDP是5.4万亿美元,2020年还是5万亿美元左右,30年的时间经济规模基本没变。而同期中国的GDP从7千亿增长到15万亿,美国从7万亿增长到21万亿。日本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被中国超越,现在甚至面临被德国超越的风险。更严重的是,这不是周期性的衰退,而是结构性的停滞。无论政府如何刺激、无论央行如何放水,经济就是起不来,因为人们不消费、不投资、不借贷,所有的钱都趴在银行账户里睡大觉。

日本政府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把利率降到零、降到负值,想逼迫人们把钱拿出来花,但人们宁愿接受负利率也不花钱。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搞1基建,修了无数的桥梁道路,但这些基建项目很多使用率很低,变成了无效投资,只是徒增政府债务。政府给民众发消费券希望刺激消费,但很多人拿到消费券后转手就存起来,或者用消费券买日用品,然后把省下的钱继续存起来。这就是低欲望社会的可怕之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完全失效了。凯恩斯主义说,政府要增加开支、刺激需求,但需求就是起不来。货币主义说,要增加货币供给,但货币不进入流通就没用。

第二个后果是人口危机不断恶化。低欲望社会和人口危机是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低欲望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萎缩又加剧低欲望。日本的人口在2008年达到峰值1.28亿后就开始持续下降,预计到2050年会降到1亿以下,到2100年可能只剩下5000万人,相当于现在人口的一半。人口减少意味着劳动力减少、消费者减少、纳税人减少,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都会下降。很多乡村和小城市正在消失,学校关闭、商店倒闭,只剩下老人留守。一个让人心酸的细节,日本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招不到学生,因为新生儿太少了,这些幼儿园只能关门。而同时老人院却供不应求,到处都是等待入住的老人。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看到这种状况更不敢生孩子了,他们想我的孩子将来要面对一个老龄化更加严重、负担更重的社会,我为什么要让他来受这个苦。

第三个后果是社会活力的丧失。一个低欲望社会必然是一个低活力社会,日本曾经是创新的代名词,索尼、本田、丰田这些企业引领了全球科技和制造业的发展,但现在日本在新兴产业上全面落后了。在互联网时代,日本没有出现类似谷歌、Facebook这样的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本也没有产生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为什么?因为创新需要欲望、需要野心、需要冒险精神。但低欲望社会的年轻人不想冒险、不想创业,他们满足于在大公司当一个安稳的职员。日本的年轻人创业率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只有4%,远低于美国的13%中国的15%。年轻人觉得创业风险太大,失败了会很惨,还不如安安稳稳上班。而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也很难获得资金和支持,因为投资人也是低欲望的,他们不愿意投资高风险的初创企业,宁愿把钱放在安全的地方。

第四个后果是国家竞争力的下降。一个低欲望社会在全球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当你的国家在睡大觉时,其他国家在拼命奔跑。日本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快速下降,曾经日本是亚洲的领头羊,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但现在,日本在国际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很多国际会议上日本的声音越来越小。在经济上,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被中国和韩国企业蚕食;在文化上,日本的软实力也在下降,虽然动漫、游戏还有影响力,但整体上日本文化的吸引力在减弱。日本社会似乎对这种衰退已经麻木了,人们不再觉得这是危机,而是接受了这就是常态,这种集体性的放弃才是最可怕的。

那么日本有可能走出低欲望社会吗?答案是悲观的,大前研一认为低欲望社会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深层的社会心理问题,你无法用政策强迫人们恢复欲望,无法用金钱刺激人们去消费、去生育、去奋斗。当一个社会的集体心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当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固化下来,改变是极其困难的。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第一个出路是引入移民。日本是一个移民政策极其保守的国家,日本人口中外国人只占2%,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如果日本能够开放移民,吸引年轻的外国劳动力,可以缓解人口危机。但这在日本极难实现,因为日本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对外来者有很强的排斥。而且很多日本人宁愿接受人口减少,也不愿意看到社会的多元化;

第二个出路是技术革新。如果日本能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可能可以用技术进步来弥补人口减少和消费不足带来的问题。比如用机器人来照顾老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用AI来提高生产效率,让更少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用生命科学来延长健康寿命,让老年人也能继续工作和消费。但问题是,技术创新需要投入、需要冒险、需要年轻人才,而这些都是低欲望社会所缺乏的,所以这条路也充满挑战;

第三个出路是价值观重建。日本需要一场文化和价值观的革命,需要让年轻人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价值观是几十年形成的,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改变的方向是什么,是让年轻人回到父辈那种拼命工作的状态吗?那可能吗?年轻人愿意吗?也许日本需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低欲望社会可能是不可逆的,日本可能永远回不到高速增长的时代了。那么与其逆转不如适应,思考如何在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一个社会是不是必须要有高增长才算成功?是不是必须要有高欲望才算健康?也许低欲望社会虽然没有活力,但它也有它的优点。比如,社会稳定、环境友好、生活节奏慢。但是,不管你如何美化低欲望社会,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一个低欲望社会很难生存,其他国家都在进步时,你停滞就意味着退步。而且低欲望社会最大的风险是,它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欲望降低导致经济停滞,经济停滞导致前景更暗淡,前景暗淡又进一步降低欲望,这个循环一旦启动就很难打破。

最后,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后尘,也走向低欲望社会。中国目前确实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迹象,年轻人开始躺平,生育率快速下降、消费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这些都和当年的日本有相似之处。而且,中国也面临着和日本类似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阶层固化、经济增速放缓,如果处理不好,中国也可能陷入低欲望社会的陷阱。但是,中国和日本有很大不同,中国的经济体量更大、发展潜力更大。中国的区域差异巨大,东部沿海可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中西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中国的政策调整能力更强,当发现问题时可以快速转向,不象日本那样僵化,所以中国是否会变成低欲望社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社会。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社会必须不断增长,人们必须不断追求更多。但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当物质已经足够丰富时,人们可能不再需要更多,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质量。低欲望社会固然有很多问题,但它也在挑战我们的假设,挑战那种认为人必须永远追求更多、更好的假设。也许在某些方面少即是多、够用就好。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低欲望社会的陷阱,警惕那种集体性的放弃和麻木,因为一个失去梦想、失去追求、失去活力的社会是很难应对未来挑战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