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的又一次升级。从特朗普的立场来看,他期望借由这一关税政策达成多重目标。一方面,通过提高进口汽车的成本,促使汽车制造商将生产环节回迁美国本土,进而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他强调,“这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坚信该政策能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另一方面,特朗普认为这一关税能够为美国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有助于缓解美国的债务压力,他甚至预估新关税可能在未来两年内为美国增加 6000 亿到 1 万亿美元的收入,这些资金将用于大幅减少债务。
然而,从现实角度分析,这一政策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且负面的连锁反应。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美国研究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可能会导致部分车型的汽车成本上涨 2000 美元至 12200 美元。汽车价格的攀升将直接加重消费者的购车负担,抑制汽车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消费者财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这种价格上涨可能使许多消费者推迟甚至放弃购车计划,进而对美国汽车市场的繁荣产生不利影响。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美国的这一关税政策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墨西哥、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其汽车产业均将遭受重创。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主席弗拉维奥・沃尔佩指出,如果特朗普执意推行这一政策,把加拿大工人逼上绝路,那将拖累百万美国汽车工人一同坠入深渊。加拿大商会迅速发表声明怒斥特朗普 “损人不利己”,称这一政策会使得工厂和工人面临 “可能延续几代人的风险”,甚至是永远。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表示支持实施报复性关税,以确保给美国人民造成尽可能多的痛苦。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对特朗普的决定深表遗憾,并表示欧盟将评估这一决定。欧洲汽车制造商 2024 年向美国出口价值 384 亿欧元的汽车,德国车企在其中占据大头,新关税的实施必然会对欧洲汽车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和利润造成严重冲击。日本同样是受影响的重要一方,美国是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和斯巴鲁的最大市场,这些公司虽然在美国有生产网络,但仍高度依赖国际贸易。丰田去年在美国销售的 230 万辆汽车中,约有 100 万辆是在国外制造的,关税的增加将显著提高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成本,削弱产品竞争力。
从全球贸易秩序的层面审视,特朗普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现有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挑战与破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汽车产业已深度融合,形成了复杂且高效的跨国供应链体系。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不仅会打乱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使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前,特朗普提出的 “对等关税” 政策就已遭到众多国家的反对,欧盟认为这是朝着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加拿大、德国、日本等盟友也纷纷表示异议,认为此类关税措施将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及其贸易伙伴都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如今对进口汽车征收 25% 关税的政策出台,无疑会使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紧张和不稳定。
在金融市场上,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强烈震动。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下跌 372.85 点,跌幅 2.04%;标普 500 指数跌 1.12%;道指跌 0.31%。美股汽车板块指数跌 0.86%,特斯拉跌超 5%,法拉利跌超 4%。特朗普官宣汽车关税后,汽车股美股盘后遭重挫,截至发稿,通用汽车跌超 7%,福特汽车跌超 4%,丰田跌超 2%。这表明市场对这一政策的前景持悲观态度,担忧其对美国汽车产业以及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此外,特朗普还宣称美国将会对木材和药物征收关税,尽管这些行业关税的具体细节和实施时间尚未明确,但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木材和药物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关税的调整可能引发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民众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对美国经济的多个层面产生连锁反应。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 25% 关税这一政策,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实现美国经济的特定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引发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无论是对美国国内消费者、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还是对全球贸易秩序和金融市场,都可能带来深远且难以预测的冲击,后续发展值得各方持续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