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出处解释

2025-03-04 14:22    杂项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古代中国对不同年龄阶段有许多雅称或代称,这些称谓多源自典籍、诗词或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历程的细腻观察和诗意表达。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也承载了中国人对生命阶段的哲学思考。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祝寿贺词或历史研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年龄称谓及出处解释

一、幼年阶段

襁褓(qiǎng bǎo)

年龄:未满周岁的婴儿。

出处:《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

解释:指包裹婴儿的布带和被子,代指初生婴儿。

孩提

年龄:2-3岁幼儿。

出处:《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解释:幼儿始能笑、学语,需成人提抱。

总角

年龄:8-14岁儿童。

出处:《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解释:儿童将头发扎成两个发髻,形似牛角,故称“总角”。

二、少年阶段

豆蔻年华

年龄:女子13-14岁。

出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解释:以豆蔻花比喻少女青春年华。

及笄(jí jī)

年龄:女子15岁。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解释:女子成年礼,结发插簪,表示可以婚嫁。

束发

年龄:男子15岁左右。

出处:《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束发而就大学。”

解释:男子将头发束起,标志进入求学阶段。

三、青年阶段

冠、加冠、弱冠

年龄:男子20岁。

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解释:男子成年礼,行冠礼后正式步入社会。

花信年华

年龄:女子24岁。

出处: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解释:“花信”指花期,比喻女子风华正茂。

四、中年阶段

而立

年龄:30岁。

出处:《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至三十岁,应学业有成,立足社会。

不惑

年龄:40岁。

出处:《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解释:人至四十,心智成熟,明辨是非。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年龄: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解释:通晓自然规律,顺应命运安排。

五、老年阶段

耳顺(花甲)

年龄:60岁。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解释:能平和听取不同意见。

备注:因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一循环,故60岁也称“花甲”。

古稀

年龄:70岁。

出处: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

解释:古代医疗条件有限,活至七十岁者稀少。

耄耋(mào dié)

年龄:

耋:70~80岁。

耄:80~90岁。

出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解释:泛指高寿老人。

期颐(qī yí)

年龄:100岁。

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解释:百岁老人需子孙赡养照料。

附:特殊称谓

破瓜:女子16岁(“瓜”字拆为二八,故称)。

喜寿:77岁(“喜”字草书似七十七)。

米寿:88岁(“米”字拆为八十八)。

白寿:99岁(“百”字去一为“白”)。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