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觉醒年代观后感

2025-04-30 11:37    作文赏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4篇从不同视角解读《觉醒年代》,或聚焦人物的思想转变,或探讨时代精神的传承,或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带您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炬火燃长夜,觉醒照山河

合上《觉醒年代》最后一帧画面,眼前仿佛仍跳动着百年前的星火。当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呼声划破北大红楼,当陈独秀在狱中蘸着血泪写下《新青年》发刊词,当李大钊望着长街饥民,眼中迸发出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的坚定,我终于读懂了 “觉醒” 二字的千钧重量。

剧中最震撼的,是知识分子在至暗时刻的清醒与执着。鲁迅伏案疾书《狂人日记》,笔尖落下的不是文字,而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胡适与李大钊 “问题与主义” 的激烈辩论,本质是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赤诚交锋。他们以笔为剑,以思想为刃,在混沌中劈开一道光。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觉醒,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清醒,而是敢为人先的担当。

青春的答案:觉醒年代里的热血回响

看完《觉醒年代》,陈延年戴着镣铐走向刑场的背影,始终在我脑海挥之不去。那个曾因父亲缺席成长而满心怨怼的少年,最终选择将信仰镌刻进生命。他高唱《国际歌》,赤脚踏过布满碎石的刑场,用鲜血书写了青春最壮烈的答案。

剧中青年们的抉择令人动容:邓中夏放弃优渥生活投身工人运动,赵世炎在街头演讲时眼里燃烧的光,怀抱《新青年》奔跑在长沙街头扬起的尘土…… 他们的青春,没有诗和远方,却用理想与热血,在至暗时刻点燃希望的火种。这让我重新思考青春的意义 —— 当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照亮时代的光芒。

历史的回响:觉醒年代的当代启示

《觉醒年代》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百年前与当下的精神共鸣。剧中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呼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今天的我们,见证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铿锵发声。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始终在一代代青年手中传递。

剧中李大钊对青年的寄语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年轻身影,到科研一线的 “90 后” 团队,新时代青年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 “觉醒” 的内涵。《觉醒年代》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代青年的精神召唤:唯有以觉醒之姿,方能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传承与新生:《觉醒年代》的精神火炬

当镜头掠过上海石库门的晨光,照在年轻的、李达身上,《觉醒年代》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奇妙对话。剧中的革命者们或许不曾预见今日中国的模样,但他们用生命播下的火种,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最触动我的,是剧中无数个 “第一次”:第一次喊出 “德先生”“赛先生”,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次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这些 “第一次” 背后,是无数先驱者 “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勇气。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传承这份觉醒精神,在科技创新、文化复兴的新征程中,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