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百亿补贴引爆外卖江湖:价格战背后的骑手权益革命与行业价值重构
2025年4月30日,饿了么以一场声势浩大的“饿补超百亿”大促,将外卖行业补贴战推向新高潮。这场被业界称为“外卖界双11”的战役,不仅以百亿级补贴直击用户钱包,更以骑手权益保障协议、商家流量扶持计划为支点,撬动了一场从价格竞争到价值重构的行业变革。
价格狂欢:外卖价格“卷回十年前”,用户晒单引爆社交网络
“3元喝奶茶”“1元吃汉堡”“0元配送费”——在饿了么App的“超百亿”专属入口中,一场以“真金白银”为底色的补贴狂欢正在上演。用户搜索关键词即可领取阶梯式满减券、爆款单品直降红包,叠加“5·1骑士福利套餐”后,袁记云饺的鲜肉云吞面从原价25元直降至9.9元,华莱士的香辣鸡腿堡套餐仅需1元。社交媒体上,“饿了么杀疯了”“个位数吃垮外卖平台”等话题持续霸榜,网友晒出的订单截图显示,部分订单叠加补贴后价格甚至低于门店堂食。
这场补贴战的短期效果立竿见影。饿了么数据显示,活动上线首日,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47%,其中下午茶、夜宵时段订单涨幅超60%。上海白领林女士坦言:“原本犹豫是否点外卖,看到补贴后直接囤了一周的早餐券。”更有用户调侃:“建议直接给饿了么颁个‘价格屠夫’奖。”
骑手革命:从“系统工具”到“权益主体”,算法首次向劳动者低头
补贴战的硝烟背后,饿了么与骑手签署的《2025年度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却悄然改写着行业规则。这份协议首次将骑手从“算法囚徒”还原为“权益主体”:
收入托底:众包骑手小时收入不低于25元,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北京骑手张师傅算了一笔账:“暴雨天跑6小时能赚300元,比平时多赚40%。”
超时免罚:逐步取消超时扣款,通过AI动态规划路线,广州试点区域骑手超时率从32%降至9%,超时投诉量下降68%。
规则透明:APP端公示配送费构成,骑手可实时查看每单收入明细。成都骑手李强表示:“现在知道每单扣了多少钱、为什么扣,心里踏实多了。”
学界将这份协议视为“算法民主化”的里程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欣指出:“饿了么通过算法让利、权益托底,让骑手从‘系统工具’变成‘价值共创者’,这种转变比补贴战更具行业意义。”
行业博弈:补贴战背后的生态暗战与价值重构
饿了么的百亿补贴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美团、京东在即时零售赛道动作频频:美团上线“15分钟极速达”,京东则以“小时购”切入本地生活。饿了么此时入局,更像是一场“防守反击”。
对商家端:流量争夺白热化
补贴战倒逼商家参与“流量争夺”。参与活动的商家可获平台算法加权,排名优先展示。饿了么“爆品打造计划”为袁记云饺定制的“鲜虾云吞面+冰豆浆”套餐,上线首日售出12万份,品牌负责人直言:“补贴让我们用更低成本触达新客。”
对行业端:成本与价值的效率战争
饿了么高管坦言:“补贴战本质是技术效率的竞争。”平台通过AI派单系统降低30%空驶率,动态定价模型使商家广告ROI提升25%。“未来竞争不在补贴金额,而在供应链效率、骑手生态健康度。”
未来启示:补贴退潮后,谁在裸泳?
这场补贴战终将退潮,但行业变革已悄然发生。饿了么将2025年定义为“生态价值年”,宣布投入超1亿元用于骑手健康险、子女教育基金等长期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陆杰华指出:“外卖行业正从‘流量收割’转向‘生态共建’,谁能真正平衡用户、骑手、商家三方利益,谁就能赢得未来。”
当补贴战的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或许会怀念“1元汉堡”的狂欢,但骑手群体更期待算法的温度、商家更渴望可持续的利润空间。正如饿了么CEO王磊所言:“百亿补贴只是开始,我们赌的是‘长期主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体面劳动、安心消费的外卖生态。”
这场战役的最终赢家,或许并非价格最低的平台,而是真正让“算法向善、生态共赢”照进现实的行业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