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欢
许多人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这种认知可能有点局限了。历史真相固然重要,但历史真正的价值并不在真相里。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无疑就是三国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口口相传了1,800年,至今仍然在传颂。象关羽千里走单骑,张飞喝断当阳桥,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这些故事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多少知道一些细节。这难免就会让外国人好奇了,他们估计会问中国历史5,000年,你们为什么独独对三国这么热情呢?
确实,中国历史上象三国这样的乱世很多,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混乱程度更是远超三国。但就历史事件的强度和烈度而言,这些乱世不输三国。可三国的将军我们能罗列许多,而其它乱世的皇帝却经常想不起来,这就有些奇怪了。有人说是因为有《三国演义》,这当然有道理,但这个理由是把因和果给搞颠倒了。事实上是因为三国时代很伟大,所以才有了三国演义,并不是因为有了演义,三国才显得伟大。《三国演义》之所以长盛不衰,也不是简单的因为它的故事很精彩,更重要的是时代精神很特别,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三国精神。
回顾历史,几乎所有的乱世都在不断的上演背叛和杀戮,在权势争斗中,人性经常极度扭曲、君臣反目、父子相残,悲惨和冷酷的程度会突破人性的边界。但是在三国时期,以刘备为首的蜀汉君臣却为我们上演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他们的精神风貌让人耳目一新。人们喜爱蜀汉这些可爱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把他们的故事千年传颂。三国真正伟大的是蜀汉英雄们的仁义忠诚、无私勇敢和顽强,是他们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这才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那个时代。
民间也说了是刘备领衔了三国,曹操、孙权沾了刘备的光才被世人知晓。可能有些人会因为某大师的解读而误解刘备,在大师品三国里,刘备就象个流窜的暴发户,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这就明显把观众带偏了。所以你看,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人解读,给大家的启示往往完全不一样。比如大师就认为曹操是三国宠儿,而历史上曹操这种人很多,刘备才是罕见的真英雄,是刘备真正让后世永远记住了三国。
在对比了1,800年的权力争斗之后,回看刘备和他的团队,我们确实能真实的感受到他们的珍贵。刘备不象曹操和孙权,他们两个主要依靠血缘在维系权威,曹操号称法制,可是核心管理层不姓曹就姓夏侯,全都是自己的血亲。孙权也差不多,不是血亲就是姻亲。但是在蜀汉团队里,关、张、赵、马、黄、诸葛亮、姜维这些核心人物却没有血缘关系,大家仅仅因为共同的理想和对刘备的信任与忠诚,就紧紧团结在一起,以命相许、共赴未来,这真的非常罕见。
关云长挂金封印、千里走单骑,想想有几个人能因为一句誓言而抛弃荣华富贵,拿生命去冒险呢?这种英勇忠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飞也一样,面对数万敌军,他让兄弟们避险,自己只身迎敌,这种大义凛然同样让人震撼。而后来刘备能赌上国运为关羽报仇,足见他们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多么的真挚。一路看下来,我们会发现,权力的争斗与这种真挚情感对比起来是那么的黯淡无光。再看刘备托孤的故事,刘备允许诸葛亮代替刘禅,这显然是发自肺腑的话语。季汉昭烈皇帝一生爱朋友爱事业远超家人,他是担心阿斗毁了弟兄们辛苦拼搏出来的基业,所以真诚的嘱托诸葛亮。而网上却有无聊的人编笑话,说刘备藏有刀斧手,只要诸葛亮说错就会杀了他。纵观刘备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信念始终如一,永远把仁义放在第一位,永远把兄弟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对待部下诚恳真切从不参假。比如夷陵大败后,黄权投降曹操,当时按其他君主的惯例,黄权的家属肯定会被处决,而黄权却坚信刘备不会的。果然,刘备不但没有杀害,还主动把黄权的家人送去了曹魏。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光明磊落与将领坦诚相待的正人君子,他怎么可能谋害自己最信任的丞相呢?可小人们却怀疑刘备有可能,而且不但怀疑刘备,更恶劣的甚至还怀疑诸葛亮想篡位,这种卑鄙的假设让我们看到了非常肮脏的灵魂。这种人不知道什么是高贵的品格,不知道什么是纯粹的情谊,不相信人间有真情,也不相信天地有良心,他们以一种龌龊的阴暗心理揣测光明磊落的英雄。用心读过出师表的朋友,自然能从字里行间当中感受到丞相的真诚。他一生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硬生生把自己累死在岗位上,而他的遗产却只有几亩桑田。
可是象这样揣测的人还真不在少数,矮大紧就摇着扇子认为诸葛亮动过心,他说以诸葛亮的权势不动心不可能的,而这样的揣测者还为数不少。我们发现,自五四以来,许多人经常试探着给我们的祖先抹黑,有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就经常给圣贤和英雄找毛病,试着丑化他们。某大师就经常猜测刘备诸葛亮的心思,还考证伏羲是个伙夫、女娲是只青蛙,而北大的顾大师更是考证大禹是只虫子,这真的是让人无语。有些朴实的朋友可能会认为,这些有头有脸的大师是在努力探寻历史的真相,这就显然高估了这些人的良知。
那么话说回来,历史到底有没有真相呢?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史其实一直在重复,不断上演杀戮、背叛、阴谋和谎言,没有一件是新鲜的。整个人类很可怜,一万年只有四个字:生死悲欢。人类一直在这四个字里面打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宿命式的无力感。而在这宿命的重复中,真相又是什么呢?西元193年,曹操屠徐州,坑杀男女数十万于泗水,水为不流;西元195年,曹操与吕布争兖州,破城之后屠雍丘;西元198年,曹操屠彭城;204年屠邺城。他的手下夏侯渊、曹仁等也多次疯狂屠城,曹军过后常常是鸡犬易尽,须臾无复行人。可就是这样一位三国屠夫,手上沾满人民鲜血,残杀皇后、逼死荀彧的人间魔王,在某大师的解读里居然还有些可爱。而且为了证明屠夫的可爱,大师还在史书里面的牙缝里找到了他劝老婆回家的故事,倾情的讲述让这位寡妇爱好者兼寡妇制造者显得还有点忠情。
大家发现没有,杀人如麻的屠夫和收集寡妇的魔王能被解读成可爱的奸雄,而让一众英雄舍命追随的刘备,能吸引10万平民跟着迁移,且没有一次屠城和抢劫记录的乱世忠良,却被大师不屑一顾。在这样的大师的嘴里,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呢?有时候就感觉历史没有真相,全凭一张嘴,关键是看谁在讲述同样的历史。正义的人讲出来全是英雄和忠良,阴暗的人讲出来的全是后宫和算计。五千年中华史,文献记录浩如烟海、难以计数,普通国民不可能事事都了解,此时就需要讲述。研究历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的讲述。所谓还原历史真相,也只是为了相对真实的讲述。而如何讲述、以什么样的态度讲述,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讲述人呢?这世界有鲜花、有牛粪,历史也一样有鲜花也有牛粪。蜜蜂一样的历史讲述人会努力寻找鲜花,把圣贤和英雄的故事提炼出来,凝结成蜂蜜和琼浆,为后世提供营养;而苍蝇式的讲述人则会沉迷于牛粪,钻进历史的暗角去挖掘各种丑陋的、恶心的垃圾,污染我们的心智,诱导我们怀疑人间真相,并打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而让人无奈的是,这两种人讲述的都是事实,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此时我们会发现,历史的真相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历史学家的情怀。不仅是历史学者,一切人文学者的情怀都远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情怀,他们会散布垃圾和恶臭,而有了情怀,他们就会传播温暖和光明。
历史文献包罗万象什么都有,而历史真正的价值,只有有情怀的学者才能讲出来。孔子当年编撰《春秋》就坚持一种原则,他称为“为尊者讳,为贤者隐”。因为某人是值得后世尊重的贤者,孔子就会避讳并忽略他的不好的作为,尽量讲述他尊贵的贤德,并且引导后世学习效仿,这是孔子的态度。他专心在文件中发掘阳光,并顺手掩埋掉垃圾。而他这种治史态度却经常被当代人嘲笑,“春秋笔法”如今被用来指代学术造假。事实上孔子并没有造假,他只是有选择的讲述。历史就是一大锅浆糊,普通人什么也分不清,如果把它原汁原味的摆出来,经常会让人怀疑人生的真实。历史的邪恶程度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想要从中汲取营养,那就必须进行过滤。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西方历史学者在做些什么了,他们那种学术才是真正的学术造假。而他们造假的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祖先的伟大,为此他们甚至不惜让耶稣死而复生。面对这样的西式态度,再回头看看我们那些污蔑英雄、丑化圣贤的文人,再对比一下把大禹考证成虫子的大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的情怀何在?良知何在?国内有一批学者正在极尽所能的配合西方文化战,以一种走狗的姿态为西史站台。更可耻的是,他们还在我们的历史里翻垃圾,给英雄造谣、给圣贤抹黑。这种人不仅肮脏,而且非常危险,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他们的嘴脸。
历史的真相其实并不重要,所有的历史都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生死悲欢,我们不需要知道关羽有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不需要知道张飞有没有喝断桥梁,也不需要查找刘备有没有杀人,丞相有没有专政。我们只需要记住他们的情怀,记住他们的仁爱,他们的忠勇,他们的凛然大义,他们的鞠躬尽瘁,这才是历史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