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取消315晚会?为何我们要等一整年才能曝光这些黑心商家?这黑心的流量好吃是么?
今年315晚会,卫生巾翻新、一次性内裤菌落超标、知名餐饮品牌回收剩菜……热搜榜被“爆雷”话题刷屏。但你是否想过:为何这些问题早已被暗访查实,却非要等到315这一天才集中曝光?
集中曝光的“狂欢”背后,是消费者的血泪
翻新卫生巾:小作坊收购大厂残次品,换标后低价流入市场,无数女性成为受害者。
“毒”内裤:宣称“无菌”的一次性内裤,实际菌落严重超标,卫生隐患触目惊心。
餐饮黑幕:杨铭宇黄焖鸡回收剩菜、小龙坎复用锅底、蜜雪冰城用隔夜水果……这些“美味”背后,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践踏。
记者卧底数月掌握证据,却选择“憋大招”。以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为例:去年夏天已发现问题,却拖至次年315才曝光,让消费者多吃了半年“脚踩酸菜”。这难道不是为了节目效果,牺牲公众利益?
315晚会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但年复一年的“集中曝光”模式,暴露了三大问题:
1. 监管缺位:日常监管薄弱,依赖媒体“越俎代庖”。
2. 利益异化:晚会节目组可能为收视率,将严肃监督变成“年度大戏”。
3. 时效滞后:问题曝光越晚,消费者受害越深。
我们需要的不是315晚会,而是365天的守护!与其每年靠“315晚会”制造舆论风暴,不如建立即时曝光机制
比如,发现问题立即查处,让黑心商家无处遁形。
比如, 强化日常监管,让食品安全成为“高压线”。
比如, 鼓励全民监督,形成社会共治。
消费者不需要“年度悲情剧”,而需要每一天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