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经典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与杜甫》经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触。李白和杜甫是我们都知道的诗人,郭沫若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诗人们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汉赋、魏晋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诗歌最胜,李杜又是唐朝诗人中无法超越的双峰,为人赞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捧为诗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诗文的文章专著是数不胜数。
手中这本《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写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诗词,此书可称为是他的封笔之作,而且此书是在郭沫若的两个儿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继自杀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时会作情感转移,或寄请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与文字,或寄情烟花柳巷,或寄情故纸堆,或寄情政治对于文人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请于文字古籍学术,当年鲁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闷彷徨,沈从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饰放弃文学创作远离政治。
这本《李白与杜甫》却有别于郭沫若的那些听命文学、口号文学、政治论文,仿佛回复了他早期的部分张扬与反叛的个性,隐含着痛苦的倾诉与反思。
有一种痛苦叫丧子之痛, 有一种解脱叫寄情古籍。我想这本书也许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诗歌和古文献来转移丧子之痛的产物。这本书既是诗论又是史论还是诗人传记,再夹杂一些个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此书争议很多。我不是搞这个的,对于这些争论不关心。此书是郭八十岁后写的,书中旁征博引、分析辩驳、抽丝剥茧,功夫十分老到,尤其是在当年没有网络资源的研究条件下,动辙把李或杜的上千首诗中涉及某一话题的全都找出来,真是大师手笔。此书争议最大的自然是对杜甫的评价,而其批评的核心就是杜甫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看劳动人民、看封建君主。这是杜甫的历史局限,说出来当然是没错的,而且也确实能颠覆传统上把杜甫看成人民诗人的观点。当然,另一方面,批评者可以说杜甫的阶级立场对他的艺术成就没有影响。这有对的一面,杜诗当然有其艺术价值,但郭的用意是在于杜甫人民诗人、诗圣的形象,想说的也是所谓诗圣也是从封建统治阶级和儒学的角度来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要有不同的看法了。此书对杜甫的艺术成就几乎无所涉及,而主要是讲杜甫求官的人生、对宗教的迷信、嗜酒这些,所以,不是文学批评、而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论。知道这些还是很有趣的。
李白与杜甫,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法,文笔轻快,是在周总理整顿国家那几年写的。周总理重整时,对郭老和中科院进行了很大帮助,更新中科院设备,郭老非常愉快,写下这部倾吐情感的作品,当然,不久,“十批不是好文章”、“批郭老”的荒唐和悲剧就来到了。
郭老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科学贡献之大,就如中科院和中国科大般屹不朽,今年是科大的大庆之年,她的学生中,那些在世界科学界贡献良多的科学家们几乎都获得过“郭沫若奖学金”,他们改变着人类的社会,也缔造着更为和谐和富有创造的未来。
郭沫若,属于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属于新文化的创造和未来,是中国科学的骄傲,是中国文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