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有几个迈不过去的坎,毛主席看到了所以才搞出了咱们要走社会主义。
第一个坎,就是资本主义避免不了马太效应。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是所有私有制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私有制体制下,大鱼吃小鱼,大鱼越来越大,小鱼越来越少,最后小鱼没有了生态系统就崩了。私有制在发展初期,社会资源存量相对丰富,每个人起跑线差不多的时候是非常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毕竟多劳多得,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但是私有制发展到中期的时候,大资本就开始有体量优势了,这个时候,小资本或者无资本的人已经会感受到大资本的压力了。
举个例子,可口可乐可以靠体量优势来压低成本,而任何一个后进入这个赛道的小厂都没法和可口可乐竞争,这样只要没有突发灾害或工业变革,大公司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更不要说大公司还可以通过恶意降价来搞死小公司。比如美团、滴滴,发展初期就是亏本烧钱来清空市场、迅速做大蛋糕,同时并确立了自己的垄断地位。这个阶段总体来说大家有竞争,但吃相还是好看的,资源没有以前富裕但也都还吃的饱。可是到了后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资本的吃相就没法好看了,因为小鱼不够吃了,大于只有互相攻击。
举个例子,大多数封建王朝初期的时候,由于刚经历战乱,全国人口相比前朝都大幅减少,这个时候地主阶层也好,还是百姓阶层都有自己的地种。在发展过程中,地主会动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好的手段比如天灾面前,由于地主的抗风险能力远高于普通百姓,这时候很多百姓就会把地贱卖给地主,以换取活下去的机会。坏的手段比如勾结官府,通过欺诈、恐吓、强买强卖等手段。总的来说,不管哪种手段,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百姓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地主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最后就是大地主形成牢固势力,上可对抗皇权,下可压榨百姓。
然后又遇到大灾之年,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只有造反,或者皇帝感觉钱不够用了要集权,然后地方军阀就造反。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旧王朝轰然倒塌,百姓经历百余年的黑暗时代,等待下一个王朝的来临,周而复始。这就是历史周期律,只要私有制不改,马太效应就会一直存在。
很多人觉得资本家或者地主里面有好人,这是事实。但是资本主义或私有制需要被推翻,并不是因为资本家的道德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的体制问题。就象张麻子给黄四郎说的那样,没有你对我才最重要,你的好坏与否并不是重点。只不过好的地主或者资本家,他们转换思路相对容易点,不象坏的地主和资本家思想顽固。
第二个坎就是资本主义或私有制并不是以生产为根本目的。
财富只有两种增长方式创造和转移,创造就是生产,就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比如原始社会大家只会摘桃子吃,但是农业社会大家学会了种桃子吃,所以人类社会有了飞跃发展。转移即夺取,可以合理夺取也可以暴力夺取。比如通过贸易赚取差价利润就是合理夺取,通过战争掠夺就是暴力夺取。总的来说,财富转移的方式始终是个零和游戏,有人财产多了,必然有人财产就少了,矛盾就产生了。所以要让社会和谐的发展,一定是要多发展生产,少搞财富转移。
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只是实现资本增值,也就是马太效应,只要能资本增值,手段是什么并不重要。所以在资本主义早期的情况下,资本家都是热衷于生产的,因为这个时候社会财富总量并不高,只有发展生产才能尽快的积累自己的财富,这也是大家常说的第一桶金。但是当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资本就开始动歪脑筋了,因为生产本身又慢又累,于是金融诞生了,最常见的就是银行以及各种借贷。比如我借钱给你,然后收取一定的利息。对于资本量小的情况下,利息的威力还没有什么体现。但是当资本大的时候,利息就能达成一项成就:财务自由。
比如你有几个亿,每天躺着都有好几万的收入,但是你并没有从事任何生产,对社会财富的增量并无任何帮助。当然银行利息没有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增量,但是还是会间接创造的,因为可能你的贷款帮助了其他从事生产的企业,他们创造了社会财富增量,而你只是收取了一些利润。这个利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它的样式可就未必有这么合理了,比如你在上海有10套房,每月屁事不干收租好几万。而一个博士生可能月薪也就这个数,这是不是就很魔幻了。从某种角度来说,房东这个职位就是拴条狗也行,所以,资本在这个时候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你每天什么都不做,得到的财富却可以比肩一个高级人才,换做是我也想这样躺平。
但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你躺平背后是无数的打工人付出了血汗代价。资本就是一个深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阿里马从早年一个励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精神领袖,蜕变成了福报马。一大堆实业家做大后都义无反顾的投身房地产事业,当人尝过财务自由之后,就很难再回到带着镣铐的苦力去。所以,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想让钱流回制造业,但都收效甚微。不干房地产,还有比特币,还有股市,反正劳动是不可能劳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去劳动的。
第三个坎就是资本主义最终会扼杀消费力。
这就是为什么富人占了80%财富,鼓励富人消费不行,因为一个人积累的财富可以无限,但是能消耗的财富却是有限的,财富若不能流转便无意义。比如马某人每天都买一辆奔驰,一年也就买365辆奔驰;马某人每天都买一件阿玛尼,一年也就365件阿玛尼;马某人一年可以挣几十个亿,但他自己能用来正常消费的一年顶多几个亿,这剩下的钱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也自然就无从创造财富。
一张纸币只有流通起来才是钱,放在仓库里就只是一张纸而已,所以资本主义在早期的时候是会刺激消费的。但是随着马太效应的完成,大资本就会扼杀消费力了,因为马某钱越挣越多、越挣越快,留给屁民可以流通的财富自然就越来越少。那么马某可不可以超值消费呢?当然是可以的,马某完全可以吃一只龙虾扔一只龙虾,但是好象对于盘活龙虾市场还远远不够。而且媒体会开始搞事,马某铺张浪费,朱门酒肉臭,洁身自好的马某肯定不会这样干。那么马某一口气每天买上10万只澳龙,那么龙虾市场一下盘活了,但是这10万只澳龙马某一个人吃不完,剩下的怎么办?倒掉?那可不就是美国1933年倒牛奶的做法,做完了马某可能以后社会风声一变,就要准备上路灯了。不倒掉全部分给中国人吃,那不就是均富了?马某之前累死累活挣那么多钱图什么呢?不如一开始就少赚点利润分给大家。
从资本角度而言,每一个资本家都不过是资本的傀儡而已。怎么理解这句话,就是当马某进入资本这条路后,他就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不停的挣钱扩大自己的资本,因为在马太效应的环境里,你资本增长慢了就会被增长快的大资本吃掉。否则就是和资本相违背,资本就会抛弃他,由别的资本家来顶替他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的道路最终都迈不过这三个坎,一旦到头就是一轮经济危机或者世界大战,世界系统崩盘,死几百万人腾出生存空间,后人又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