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警惕!手机NFC功能成诈骗新“陷阱”

2025-02-24 13:49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NFC功能因其便捷性,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乘坐公交时的“碰一碰”支付,还是与其他设备的快速数据传输,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最近这一便捷功能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了他们实施诈骗的新工具,让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损失惨重。

  先来看看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他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询问他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后,对方称因其已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企业支付”操作。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李先生先是在某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随后,对方要求他下载一款名为“NFO-X”的软件,并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李先生照做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他才察觉异常,可此时已被骗9.8万元。

  而罗女士的遭遇同样令人警醒。她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她已开通“会员直播服务”,如不取消将扣除高额费用。罗女士紧张之下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账号,并下载了两个App安装包,一个是会议类软件,另一个是支付工具。开启屏幕共享后,她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甚至出现自动黑屏的情况。接着,对方要求她将银行卡贴近手机的NFC识别区域,并指示她不要操作手机。不久后,对方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虚假消息后断开联系,罗女士与家人检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已被转走。

  还有小王,他在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位自称“金融专家”的人,对方称有内部渠道能帮助小王投资获利,回报率极高。在对方的花言巧语下,小王心动了。“金融专家”让小王下载一款看似正规的理财App,注册登录后,通过NFC功能绑定银行卡,称这样能更便捷地进行资金进出操作。小王按照要求操作后,前期确实收到了一些小额的“收益”,这让他放松了警惕。可没过多久,当他想提现大额资金时,却发现App无法登录,联系“金融专家”也石沉大海,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投入的十几万元血本无归。

  骗子究竟是如何利用NFC功能进行诈骗的呢?首先,他们会伪装成正规身份,如航空公司客服、银行客服或是平台客服等,以“航班故障”“会员扣费取消”“银行卡异常”等理由,制造紧张氛围,利用人们的紧急感降低警惕性。在李先生的案例中,航班取消的消息让他瞬间陷入慌乱,无暇思考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然后,借助NFC功能实施盗刷,诱导受害者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从而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这背后的原理是NFC技术可以在短距离内与支持NFC的银行卡进行数据交互,诈骗分子制作的恶意软件一旦获取这种交互权限,就能窃取银行卡的关键信息,包括卡号、有效期、CVV码等,进而实现盗刷。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使用屏幕共享等技术,远程操控受害者的手机,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进一步增加信任度。像罗女士开启屏幕共享后,她手机上的一举一动都被诈骗分子尽收眼底,甚至连收到的验证码都能实时获取,这使得诈骗分子可以顺利完成转账操作。

  最后,骗子会发送虚假的“成功取消”“退款已到账”等消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延迟发现资金被盗。比如给罗女士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消息,让她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去查看银行卡余额,从而给诈骗分子足够的时间转移资金。

  了解了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防范呢?当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尤其是涉及改签、退款、扣费等敏感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指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如果要使用NFC进行支付,一定要确保使用的是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支付系统。同时,对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都要高度警惕,屏幕共享会导致个人信息,如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完全暴露给对方,为诈骗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此外,如果平时不常用NFC功能,建议在设置中直接关闭,安卓手机可在下拉菜单点击NFC图标关闭,苹果手机可在设置→通用→NFC中进行关闭。

  科技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NFC功能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诈骗手段,掌握防范方法,就能有效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让NFC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