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爆发以来,德国一共有10艘主力舰以遥远的殖民地港口为基地,逍遥于整个大洋。6支英国小型远征军从1914年8月便开始铲除德属殖民地海外基地。丧失了基地的10艘分散的德国巡洋舰,积极执行“打了就跑”的游击战,直到被消灭。从1914年底起,德属多哥、喀麦隆、西南非洲、西萨摩亚群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德属殖民地分别被协约国所夺取。然而在德属东非,由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带领的武装力量击退了英军在坦咯尼喀的登陆行动,并继续以游击作战于英军交战长达4年。虽然沃尔贝克的行动对战争没有实际意义,但他毕竟牵制了部分英军力量,并树立了一个坚强不屈的榜样。
沃尔贝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或者是在任何时期都非常成功的游击战指挥官之一,他是一个纯粹的职业军官极为灵活机智,经常使正规但保守的英军惊慌失措。他经常对抗20倍左右的敌军,从未在战场上被征服过。他还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和压倒性的敌人作战,获得了战士——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还是黄种人——的一致热爱,而且赢得了他的敌人的尊敬和敬佩。
沃尔贝克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陆军军官,因此从小就被培养成一名职业军人。“一战”爆发前,沃尔贝克担任德属东非(坦桑尼亚一带)的军事长官,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东非与协约国作战,凭借劣势装备和兵力,以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拖住了协约国大股力量。因此被英国人称为“一个人的作战”。
德意志帝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并不多,包括现今的卢旺达、布隆迪、坦葛尼喀以及莫桑比克北部地区,总面积大约1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德国面积的3倍。首府定在达累视萨拉姆使用德属东非卢比作为货币。对于殖民地的治理德国人秉承一丝不苟的传统精神,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开战时,德国殖民地已经不输于协约国殖民地发展了。这些殖民地虽然无力参战,但可以提供德舰的补给和重要的电台。
对于殖民地,德国人在沿海采用德国官员治理,内陆则是部落酋长负责管理,对上级德国人负责。武装力量由土著负责警备任务,担任警察。战争爆发后,德国殖民者抱定“欧洲战场决定一切”的希望,没有给英法带来什么麻烦。但英国人想侵占德属坦葛尼喀时却遇到了严重挫败,其原因就是德国在东非有一支著名的武装力量——德属喀麦隆警备队,这警备部队军事长官名叫沃尔贝克。
1914年2月,沃尔贝克被任命为德属东非殖民地驻军司令,军衔为中校下属12个营约4000人,装备为陈旧的枪。部队包括几百个德国军官和少数欧洲志愿者,其余全是在德军中服役的非洲土著“阿斯卡里”民兵,此外还有100多从中国招募来的百姓组成的警察。而就是这支对英军来说微不足道的部队,英国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征服这里。
德属喀麦隆面积约61平方公里,人口800万左右,白人约6万,另有1.5万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周围都被敌人包围,只有南部葡属莫桑比克是中立的。英国最多一次派出4.5万人攻击坦葛尼喀,但最后依旧惨败而归。双方激战异常激烈,炮火甚至蔓延南部的中立殖民地莫桑比克和英属南非,连坦葛尼喀湖上都爆发了袖珍海战,德国战舰“柯尼斯堡”号被堵到湖中,在沃尔贝克协助下和英国3艘战舰展开了水上游击战,令英国人头疼万分。
战争爆发后,沃尔贝克决心帮助欧洲战场上的祖国,减轻压力。他于8月进攻了肯尼亚的英国铁路,9月试图占领蒙巴萨,尽管有舰炮支援却没有成功。1914年11月,英印部队登陆,兵力上是沃尔贝克的8倍。沃尔贝克后撤一部从而把敌军引入伏击圈对其给予毁灭性打击,迫使撤回登陆点,英军死伤4000多人,德国损失15人和45名民兵,缴获大量弹药补给。
1916年,沃尔贝克受到多方面——海上、英属东非、乌干达、比属刚果、北罗德西亚——的钳型进逼,但兵力达到了1.5万人的最高峰。其中包括3500名德国人,同时在一艘偷越封锁线的德国船上获得了弹药补充。英军指挥官斯马茨亲自指挥北部英军共2万人的主力部队,企图钉住德军,沃尔贝克被迫后退,但本人从未被钉在一地。他对待士兵总是一视同仁,就算是土著民兵也是按照普鲁士标准训练,也赢得了他们的爱戴。这些土著民兵证明了自己和欧洲同伴一样有战斗力,而且民兵们的自信心随着每次战斗成功而不断增长。
随后的一年半里,沃尔贝克对肯尼亚和罗德西亚发动突袭,摧毁了沿当地铁路及运输线修建的要塞。军队还摧毁了20辆火车和一长段英军铁路。当“柯尼斯堡”号自沉后,沃尔贝克将船员编入了自己部队,还设法打捞起部分火炮组成了他的炮兵部队。
“当你以为得手时,其实不是,前面的部队遇到袭击,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从哪打来的枪。南面部队听到枪声向北面靠拢增援北部友军。但德军从背后出来了!”对于这场战斗,英国人只能这么说。东非不是白人呆的地方。
1917年,协约国加大了对沃尔贝克的打击力度,年底几乎被赶出德属东非。补给的匮乏带来了巨大困难,这时他了解到葡萄牙的要塞群拥有充足补给,于是他发动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攻击占领了要塞,成功夺取了4000人所需要的补给,战斗无伤亡。
1918年11月23日,证实祖国投降的真实性后宣布向英军投降。走出丛林时英国沮丧地发现,这位已经是少将的德国指挥官手下依旧有3000多官兵,只是装备由1871年式毛瑟步枪换成了自家的恩菲尔德式步枪。这场4年3个多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离开非洲前,沃尔贝克恳求英国人对他的黑人士兵给予善待,并希望殖民地为他们安排职业工作,英国人给予肯定的答复。临走前一天,黑人士兵含泪为他送行,毕竟许多人已经跟随沃尔贝克5年以上了。
“一战”结束后,1919年国联把卢旺达和布隆迪交于比利时,洛伏马河以南交于葡萄牙,坦葛尼喀交于英国管理,结束了德国34年的统治。
普鲁士战术和纪律的结合,加上土著对非洲的熟悉,让沃尔贝克的部队成为军事史上最出色的游击队之一。虽然有时冷淡不易接近,但手下士兵对他绝对忠诚,战后多年他访问非洲,数百名“阿斯卡里”老兵集合列队欢迎。
1998年,英国《焦点》杂志评选“世界十大军事统帅”,沃尔贝克赫然在榜,与威灵顿公爵、纳尔逊、拿破仑齐名。根据英国人统计,沃尔贝克率领军队从未超过1.5万人,却拖住英国16万兵力,他用行动在千里之外捍卫了国家尊严,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保持全胜记录,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奠定他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返回德国后,沃尔贝克成为坚定的保守派,战争回忆录《我的东非回忆录》很快以英文版的形式出版。1929年担任国会议员,试图组织保守派反对小胡子未能成功。这次打击使他对政治不满和丧失信心,不久决定退出政治生活。
此后,当时的英军指挥官斯马茨在二战结束后设法找到了沃尔贝克,并给予一些帮助。后来评价说“我们都是军人,应该帮助。”
1964年3月9日,沃尔贝克在德国汉堡去世,享年94岁。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最著名的游击战指挥官就此告别人世,沃尔贝克“一个人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