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送礼物新增筛选功能,精准定位送礼需求
近日,微信在其“送礼物”功能中新增了一项实用的筛选工具,为用户挑选礼物提供了更多便利。这一功能的推出,标志着微信在社交送礼场景上迈入了精准化时代。
据悉,用户现在可以通过聊天框、搜索以及主页进入“礼物”入口,然后点击右上角图标即可启动筛选功能。在筛选页面中,用户可以根据收礼人的身份和预算范围进行细致筛选。具体来说,微信提供了送女生、送男生、送长辈、送孩子四种送礼对象选择,覆盖了大部分送礼场景。同时,在价格区间方面,微信设置了0-10元、10-20元、20-50元、50-200元、200-500元、500-10000元六个预设区间,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价格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当输入的价格超过10000元时,系统会温馨提醒用户:“礼物最高价10000元”,这一设定既体现了微信对用户消费能力的考量,也避免了用户因冲动消费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此次微信“送礼物”功能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自2024年底微信小店开启“送礼物”功能的灰度测试以来,该功能一直处于“动态迭代”状态。除了强化“送礼物”入口及显示,微信还将“送礼物”按键从商品详情页调整至更显眼的底部Tab,取代“加入购物车”,与“购买”按键并列。今年1月中旬以来,“礼物”入口更是被放置在聊天框内,与“红包”并列,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送礼体验。
筛选功能的推出,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路径,更通过数据化工具重新定义了社交礼仪的表达方式。用户在选择礼物时,可以根据收礼人的身份和预算范围进行精准定位,快速找到最合适的礼物选项。同时,筛选后的商品页面会结合“大家都在送”、送礼对象、价格区间进行精准推送,再加上商品标题中的“生日礼物”、“长辈礼盒”、“男女朋友”等字样,将社交属性进一步放大。
此外,微信还在不断完善“送礼物”功能的配套服务。例如,接收者收到礼物后,可以选择接受、拒绝或转赠礼物。若24小时内未进行操作,则礼物会自动退款至原账户,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微信还推出了分层售后权限政策,部分参与深度内测的用户可以享受更加灵活的售后服务。
微信“送礼物”功能的升级,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送礼体验,也为商户提供了精准的营销工具。通过送礼对象及价格的数据构建用户需求标签,商户可以更加精准地推送商品信息,降低用户触达成本。同时,这一功能也进一步强化了微信“社交+消费”的闭环能力,通过高频的送礼场景,激活了微信支付、小程序电商及物流体系的协同效应。
未来,随着微信“送礼物”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功能将成为微信电商版图中的重要一环,为用户和商户带来更多价值。对于用户而言,从“发红包”到“选礼物”的转变,不仅是操作路径的简化,更是社交货币的实体化延伸。而对于商户而言,这则是一个全新的营销渠道,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