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三类矛盾

2025-08-21 15:02    头条推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袁本初

第一类叫根本矛盾,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在使用价值层面,鸡毛就是鸡毛,鸡毛可以用来做掸子、做被子、做肥料。而在交换价值层面,鸡毛可以拿来换糖、糖再去换别的东西。那为啥说他们是矛盾的呢?因为交换价值会直接影响使用价值。本来一根鸡毛一分钱,因为可以拿来换糖了,结果就涨到1分5甚至是2分,从而间接的导致消费者为了买一根鸡毛掸子需要花更多的钱。当越来越多的人不顾后果的追求交换价值,把鸡毛都囤起来去换糖的时候,许多家庭就会因此而缺少一根鸡毛掸子,或者说丧失了拥有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类似于庞氏骗局的投机行为。

房地产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为啥很多房地产的老板看起来风光、香车美女、天天当新郎、夜夜入洞房,可一到关键时候,兜里100万的现金都拿不出来,就是因为交换价值它不等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核心是交换,要不停的流转,击鼓传肉,你摸完我摸,我摸完他摸,摸完之后手上那点油才是利润。肉本身不值钱,正是因为不值钱,所以让它流转起来,营造一种虚假繁荣,让它看起来值钱。在这个流转的过程当中,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其属性就决定了它天然的要疏远使用价值。

但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价值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比如说劳动价值。奢侈品也好,地摊货也罢,不论贵贱,这些商品的背后它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干活,商品可以通过交换、流转带来更高的价值。但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劳动价值交换不了,所以薪水卑微,而恰恰也是无数个薪水卑微的劳动价值,通过透支未来,最后承接了虚假繁荣下的交换价值,所以说这种交换价值的终点,100%一定是经济危机。而解决危机的唯一的办法,也只有借旧换新。别的招你赶不上趟,慢了就是死。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债台不断的高筑、高筑、高高筑,而每一次的危机的难度也会随着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直到最后有人掀桌子不玩了,来打一架吧。

第二类矛盾叫变化的矛盾,它比第一类矛盾要更棘手。什么是变化的矛盾?比如说科技,资本的任务是什么?是追求利润,为了更快的达成目标,资本会不断的优化技术,不管是软件也好、硬件也罢,或者是组织形态,总之怎么能让车跑得更快就怎么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会从根本上和自然规律发生矛盾。打个比方,科技的进步来源是什么?创新,但是资本他不喜欢创新,太慢了,资本更喜欢垄断。数码相机1975年就出来了,但普及在30年以后了。为啥?因为会影响胶卷的销量,所以说垄断是带不来进步的。

当下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科技大爆炸,吃的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美苏军备竞赛时候打下的老底。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创新只有靠战争才能推动。所以大家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要不断的强调要扶持小微企业了吧,因为创新需要的是精细分工这种毛细血管,只有各个层级的技术和知识扎堆出现、互相厮杀才能迸发出创新来。而资本主导下的技术升级只是为了更快的完成市场垄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然要先对技术和知识完成垄断。这种环境是没有精细分工这种毛细血管的生存空间的,这就是我们坚持全门类生产意义的所在。

最后一类就更棘手了,叫危险的矛盾。这个危险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资本在追求复利增长的时候会无情的剥夺和碾压一切,不管死活。最直观的例子,房奴都知道30年的房贷里,头20年还的大部分都是利息。第二方面,就是资本对环境的异化,保护环境那是喊给老百姓听的,地球不需要人类的保护,需要保护的只有人类自己。资本不会因为天灾放慢逐利的速度,唯一会影响资本的是大批食租者阶级的出现,因为食租者阶级他不关心生产却占有收入,长此以往会造成对生产资本的扼杀。资本的内部矛盾和保护环境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自然资源在资本眼里不过是一种可以物化的商品。资本不会理会污染问题,更没有耐心去解决污染,资本治理污染就和解决经济危机的思路是一样的,怎么快怎么来。

解决经济危机靠的是什么呢?大放水增发。解决污染撑死了就是换个地方扔垃圾的事。1952年伦敦大雾霾,当局补救的唯一措施就是建造巴特西发电站,把烧煤产生的含硫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层。结果导致瑞典的斯堪地维亚那半岛下了好几年的酸雨,气的瑞典人跑到联合国去告状,英国说你要抓鲁迅关我周树人什么事。所以说在资本眼里,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污染那就要靠全球解决,非洲不是污染低吗,那就把那当垃圾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家、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说的原话是,非洲的污染程度偏低,利用非洲来处理先进国家的废弃物是有道理的。

以上两方面的危险,一个是资本在追求复利增长路上带来的剥削,另外一个就是对自然的异化很严重。但是都不如最后一个来的伤害大,就是对人性的异化。当交换价值成为普世性的主导一切的经济方式,劳动勤勉、脚踏实地就成了笑话。日本的风俗也正是资本对人异化的结果,让日本女人觉得性自主权也可以作为交换价值参与流通。富士康的工人离苹果很近但又很远,当交换价值的直接生产者和他们生产的价值变得疏远,阶级的形成就会在人和人之间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届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会被物与物取代,直至榨干人性当中最后的一丝温良,彻底沦为拜物教的信徒。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