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笔尖上的法国社会:巴尔扎克的文学传奇

2025-04-18 14:56    文学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从都兰小城到巴黎阁楼:逐梦起点

1799 年 5 月 20 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都兰地区图尔市的一个市民家庭 。他的祖辈本是农民,到了父亲贝尔纳 - 弗朗索瓦・巴尔扎克这一代,凭借努力成为市长助理,家庭开始发迹。而母亲安娜 - 夏洛特・洛尔・萨朗比耶,出身于巴黎沼泽区殷实的呢绒商家庭 。尽管家庭条件尚可,但巴尔扎克的童年却未享受到太多家庭温暖。他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图尔近郊,由一个宪兵的妻子抚养,与父母相处时间甚少。后来,巴尔扎克曾感慨:“我从来没有母亲,她实在太可怕了。”

幼年的巴尔扎克对知识充满渴望,5 岁时入勒居埃小学读书,8 岁进入奥拉托利会会员创办的旺多姆学校寄宿。在这里,他展现出极强的想象力,养成了无书不读的求知习惯。但过度的阅读和自我封闭,使他的健康状况恶化。1813 年,巴尔扎克因严重精神衰弱被接回家休养 。1814 年,父亲被任命为驻巴黎第一军团军需官,全家迁往巴黎。此后,巴尔扎克先后在巴黎勒比特学校、冈赛学校就读,并在查理曼中学旁听。

1816 年 11 月,巴尔扎克遵从父母的意愿,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就读。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他还在吉约内 - 梅尔维尔律师事务所和帕赛公证人事务所实习。这段实习经历让他深入接触到社会生活,见识了许多金钱和遗产纠纷,感受到市民的生存状态,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但巴尔扎克对法律并不感兴趣,他更痴迷于文学。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政治、哲学甚至生物学的书籍,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深深吸引着他。他还通过旁听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

1819 年,巴尔扎克从法学院毕业,他毅然拒绝进入公证人事务所当文书,决心投身文学创作,这一决定引发了他与家人的争执。最终,他与父亲达成协议,父亲给他两年的试验期,每天提供四个法郎的生活费,如果届时他没能展现出足够的才能并取得成绩,便要去当律师。就这样,巴尔扎克开始了他充满挑战的文学之路。

1819 年 8 月 4 日,巴尔扎克搬入巴黎莱迪吉耶尔街 9 号的一间阁楼,这里成为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他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活。他曾幽默地将这间阁楼比作牢房,写道:“我爱我的牢房,它是我自愿坐的监狱。” 在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构思并创作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他日夜伏案写作,经过半年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处女作。然而,1820 年 5 月,当他满怀期待地向家人及亲友朗读这部作品时,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众人反应冷淡,作品极不成功。法兰西学院的一位院士看过剧本后更是直言:“这位作者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学。”

这次失败并未让巴尔扎克放弃,他不顾亲友劝阻,继续坚持文学道路。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以各种笔名撰写流行小说。这些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性作品,虽然未能给他带来所期待的荣誉,但却让他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锻炼。他曾表示,这些经历是他 “文学学徒期” 的重要部分 。在此期间,巴尔扎克还结识了流行小说家奥古斯特・勒普瓦特万,并与其一同创作了《两个赫克托》,但在合作中,巴尔扎克的地位较低,作品以勒普瓦特万的笔名维耶格莱署名发表。

创作的荆棘与曙光:早期探索

1821 年,巴尔扎克结识了邻居贝尔尼夫人,这位比他大 22 岁的贵妇成为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贝尔尼夫人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路易十六的宫廷乐师,母亲是王后的贴身侍女,她自己是国王和王后的教女,自幼熟悉宫廷礼仪,举止典雅大方,颇具成熟魅力。尽管她已经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并已当了外婆,但她的善良、体贴和文学审美眼光深深吸引了巴尔扎克。

当时的巴尔扎克在文学道路上艰难前行,家庭对他的不理解让他倍感孤独,而贝尔尼夫人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世界。她欣赏巴尔扎克的才华,给予他经济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帮他审查稿件、校对,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生活中,她教给巴尔扎克上流社会的礼仪和为人处世之道,提醒他小心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还包容了他的风流与花心 。她既是巴尔扎克的情人,也是他的母亲、老师和朋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巴尔扎克将贝尔尼夫人视为自己的灵感源泉,她也成为了《幽谷百合》中女主角的原型。

在贝尔尼夫人的鼓励下,巴尔扎克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从 1822 年到 1825 年,他以各种笔名创作了一系列神怪小说和滑稽小说,如《毕拉格的女继承人》《让・路易》《科兰男爵》等,但这些作品大多是为了迎合市场、赚取稿费,并未得到文学界的认可 。1825 年,巴尔扎克认为写作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决定弃文从商。他先是和书商合作出版袖珍版的《拉封丹全集》,但该书出版后销量惨淡,合伙人见状抽资离开,只留下他独自承担损失。雪上加霜的是,他又遭遇无良书商,对方用无法兑现的破产商号期票支付购书款,让他的经济状况更加窘迫 。

为了弥补损失,巴尔扎克追加投资成立了铸字、印刷、出版各环节组成一条生产链的印刷公司,继续印刷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作品。他还曾计划出版莫里哀和拉伯雷等人的全集,但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四年的商海沉浮,让巴尔扎克尝够了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的苦楚,他欠下了巨额债务,遭到警察局通缉和债主催逼,只得隐姓埋名,四处躲避。最后,还是母亲出面替他还债,走投无路的巴尔扎克只好放弃商业,重新回归文学创作。

这段从商经历虽然失败了,但却为巴尔扎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他曾感慨道:“我曾经比现在有钱,但是在商业中吃了大亏,这让我懂得了许多。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看到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等字眼,它们像幽灵一样缠着我。这些经历是我文学创作中最珍贵的财富。”

1827 年,巴尔扎克结识了年轻的贵族子弟阿希尔・德・蒙蒂,在蒙蒂的影响下,巴尔扎克开始关注贵族生活,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年,他发表了论文《论长子继承权》,阐述了自己对贵族制度的看法,显示出他保王主义的政治倾向 。1828 年,巴尔扎克再次回到巴黎,租下卡西尼街 1 号的一个小房间,重新投入文学创作。他决心在文学上取得成功,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波拿巴的塑像,并在塑像的剑鞘上刻下字句:“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巴尔扎克要用笔完成!”

《人间喜剧》的诞生:现实主义的巅峰

1829 年,巴尔扎克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讲述了 1800 年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朱安党人发动反革命叛乱的故事 。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贵族、资产者、农民、教士等 。《朱安党人》的发表,为巴尔扎克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了第一块基石,标志着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此后,巴尔扎克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效率,在短短二十年间创作了 91 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构成了宏伟的《人间喜剧》体系 。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其中《风俗研究》是最重要的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场景 。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巴尔扎克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风貌,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矛盾冲突,被誉为 “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运用了 “人物再现法”,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展现其性格的一个侧面,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 。这种创作手法使《人间喜剧》中的众多作品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拉斯蒂涅这个人物在《高老头》中是一个初出茅庐、野心勃勃的青年,到了《纽沁根银行》中,他已发展成为一个不择手段追求财富和地位的野心家,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他更是成为了挤进贵族行列的金融寡头 。通过拉斯蒂涅的经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堕落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巴尔扎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 19 世纪 20 年代的巴黎为背景,讲述了退休面粉商人高老头的悲惨命运 。高老头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女儿,希望能得到她们的爱和尊重 。然而,女儿们在得到财产后,却对他百般嫌弃,将他视为累赘 。高老头在孤独和痛苦中逐渐走向死亡,临终前,他才看清了女儿们的真面目,发出了对社会和人性的绝望呼喊 。小说通过高老头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腐蚀 。同时,巴尔扎克还通过拉斯蒂涅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年轻人在社会的诱惑和压力下,逐渐放弃自己的理想和道德,走向堕落的过程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

另一部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同样以金钱为主题,塑造了老葛朗台这一经典的吝啬鬼形象 。老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冷酷的资本家,他对金钱的渴望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为了积累财富,他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家人的幸福 。他的女儿欧也妮纯真善良,却在父亲的影响下,度过了悲惨的一生 。欧也妮爱上了堂弟查理,但查理为了追求财富,抛弃了她 。欧也妮在痛苦中守着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孤独终老 。小说通过欧也妮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巴尔扎克通过对老葛朗台和欧也妮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人性在金钱面前的脆弱和无奈,让读者对金钱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独特笔触下的社会万象:创作风格与特色

巴尔扎克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的创作理念强调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力求展现社会的全貌和本质 。他曾说:“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充当他的秘书。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在描写社会生活方面,巴尔扎克可谓细致入微 。他的作品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贵族的奢华生活到平民的艰辛劳作,从城市的繁华喧嚣到乡村的宁静质朴,无一不被他纳入笔下 。在《高老头》中,他对伏盖公寓的描写堪称经典,通过对公寓内外环境、陈设以及居住者的细致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巴黎下层社会的生活场景 。他写道:“一所阴惨惨的屋子,四周的墙垣全带几分牢狱气息。院子是长方形的,像古剧场的内院一般。底层的门朝着院子开,大门旁边有个窗洞,装着铁栅,排着外开的窗子。”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伏盖公寓的沉闷与压抑 。而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他对索漠城的描写也十分精彩,通过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居民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外省小城的风土人情 。他笔下的索漠城 “居民的生活,从从容容的过去,既不觉得无聊,也不感到烦闷。老城区的那些房屋,都是上一世纪盖的,坐落在城脚的高处,处在一个山谷和一条河之间,这条河沿着肥沃的平原流去,灌溉着两岸的葡萄园”,让读者对这个小城有了清晰的认识 。

巴尔扎克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他注重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是一个被金钱扭曲了人性的父亲,他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但这种爱却被女儿们无情地践踏 。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愚昧,他临终前的呼喊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绝望和痛苦 。拉斯蒂涅则是一个在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堕落的青年,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野心勃勃的一面 。巴尔扎克通过对他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他在面对金钱和权力诱惑时的内心变化 。伏脱冷则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他的精明和果断,他对社会的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让人印象深刻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他对金钱的贪婪和吝啬达到了极致 。他的外貌描写 “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周围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冷酷和自私 。他的语言和行为更是让人对他的吝啬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为了省钱,甚至不让家人点蜡烛,吃饭时也只给家人吃很少的食物 。欧也妮则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她的爱情悲剧让人感到同情 。她在面对父亲的吝啬和堂弟的背叛时,表现出了坚强和宽容,她的形象与老葛朗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在叙事技巧方面,巴尔扎克也有独特之处 。他常常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将多个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使作品的情节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围绕着高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等人物展开了多条故事线索,这些线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老头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悲剧和金钱对人性的扭曲;拉斯蒂涅的故事则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堕落的过程;伏脱冷的故事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这些故事线索相互交织,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悬念和紧张感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对话和内心独白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生动自然,富有个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状态 。内心独白则能够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在《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在面对高老头的死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的内心独白 “我把父亲给我的一千二百法郎寄给他。他是一个好人,他把他的全部财产都给了他的两个女儿,可是她们却这样对待他。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我要报仇,我要往上爬,我要进入上流社会,我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都在我的脚下!” 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对他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巴尔扎克作品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爱情、家庭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法国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 。在《幻灭》中,他通过描写青年诗人吕西安的经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新闻界的黑暗和虚伪,以及文学艺术在金钱面前的堕落 。吕西安满怀理想来到巴黎,希望在文学界有所成就,但他很快就被现实所打败 。他为了追求名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最终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在《农民》中,巴尔扎克则关注了农村社会的问题,展现了农民与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他通过对农民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小说中的农民们生活贫困,受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反抗精神 。巴尔扎克通过对这些农民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也让读者对社会的阶级矛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巴尔扎克作品的思想性深刻,他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也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坛丰碑与永恒影响:地位与传承

巴尔扎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他被尊称为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其作品《人间喜剧》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法国作家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曾这样评价他:“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巴尔扎克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他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许多现实主义作家受到他的启发,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社会生活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巴尔扎克的影子 。狄更斯同样擅长刻画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与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深受巴尔扎克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这与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展现出的广阔社会视野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有着相似之处 。托尔斯泰曾说:“巴尔扎克是文学界的拿破仑。” 这一评价充分体现了他对巴尔扎克的敬仰和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 。

除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巴尔扎克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持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体会到社会的复杂与多元 。在中国,巴尔扎克的作品也深受读者喜爱 。许多中国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对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启示 。傅雷先生翻译的巴尔扎克作品,更是让中国读者领略到了巴尔扎克文学的独特魅力 。傅雷先生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理解,将巴尔扎克的作品精准地翻译成中文,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

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启发 。许多电影、电视剧、戏剧等都以他的作品为蓝本进行改编 。例如,根据《欧也妮・葛朗台》改编的电影,通过影像的方式将老葛朗台的吝啬和欧也妮的纯真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作品的魅力 。这些改编作品进一步扩大了巴尔扎克作品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他的作品 。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