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热度消退,影院闭店潮再现,路在何方?
今年3月1日,经营了22年的UME影城(北京华星店)正式闭店,这家曾是北京第一家引入IMAX的影院,承载了无数影迷的回忆,即便在《哪吒2》热映的春节档,它凭借3亿票房迎来短暂复苏,却也没能改变最终闭店的命运。
而在今年2月末到3月初的半个月内,像这样公开发布闭店通知的影院,国内至少有15家。杭州德信影城两家门店暂停营业,佛山兆阳保利影城黯然退场,还有CGV长沙麓山店、上海卢米埃大融城影城等也都选择了关门。随着《哪吒2》热度降低,年初被“盘活”的影院再次面临闭店危机,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又该如何破局呢?
今年2月末到3月初,国内至少15家影院公开发布闭店通知,UME影城(北京华星店),这家拥有22年历史、北京首家引入IMAX的影院,即便在春节档凭借《哪吒2》斩获3亿票房,仍未能逃脱闭店命运;杭州德信影城的万泰城店和空港之翼杜比巨幕店暂停营业,售票平台上已无排片信息;佛山兆阳保利影城也停止营业,彻底告别电影市场;CGV长沙麓山店、上海卢米埃大融城影城等也纷纷关门大吉。这些影院的闭店并非个例,而是反映出整个行业在《哪吒2》热度消退后的艰难处境。曾经在春节档因《哪吒2》而人潮涌动的影院,如今再次门可罗雀,票房收入锐减,经营难以为继。
(一)内容供给层面
过度依赖爆款:在电影行业,影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爆款影片。以《哪吒2》为例,它在春节档的热映让众多影院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票房收入大幅增长,影院内人头攒动,场场爆满。但随着热度逐渐退去,后续又没有其他爆款影片及时接档,影院的观众流量便骤减,票房收入也随之大幅下滑。这种过度依赖单一爆款影片的模式,使得影院的经营变得极为脆弱,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爆款影片热度消退,就会陷入经营困境。
影片质量与类型单一:当前电影市场中,影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小成本影片数量众多,但其中不少影片在剧情、制作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同时,市场上重工业大片数量相对较少,像《阿凡达》系列那种具有震撼视觉效果和精彩剧情的大片稀缺。观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希望看到视觉特效拉满的大片,也渴望欣赏到剧情细腻、发人深省的中小成本影片。然而,目前电影市场的影片类型难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这也导致观众对去影院观影的热情逐渐降低。
(二)成本结构层面
高固定成本:影院运营的固定成本相当高,租金便是其中的一大项。尤其是位于繁华商圈的影院,租金更是高昂。以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影院为例,每月租金可能高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也不容小觑,购买先进的放映设备、音响系统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这些设备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以保证观影效果。人力成本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售票员、放映员到保洁人员等,每个岗位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薪酬。在票房不佳时,这些高固定成本就成了影院难以承受的负担,使得影院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成本收入不匹配:影院在票房收入中的分成比例相对较低。一般来说,扣除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营业税等费用后,可分账票房中,影院和院线大约能拿到50%-57%左右,剩余部分才归片方和发行方。这意味着影院需要吸引大量观众观影,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来覆盖高成本。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观众观影频次下降、影片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影院的票房收入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导致成本与收入严重不匹配,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三)观众需求层面
消费习惯改变:随着流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了显著改变。像Netflix、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流媒体平台,为观众提供了海量的影视资源,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视等设备观看自己喜欢的影片。这种便捷性让观众越来越倾向于线上观影,尤其是对于一些非热门影片,观众更愿意选择在家中舒适的环境下观看。疫情期间,流媒体平台的优势更加凸显,进一步培养了观众线上观影的习惯。如今,即使影院重新开放,要让观众重新找回往日走进影院观影的热情并非易事。
观影频次降低:除了观影习惯的改变,观众去影院观影的频次也在下降。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的闲暇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难以抽出完整的时间去影院观影。另一方面,电影票价的上涨也让一些观众望而却步。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影视评论和推荐,也使得观众在选择影片时更加谨慎,只有真正口碑好、吸引力强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观影频次的下降,直接导致影院的客流量减少,对影院的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
(四)行业竞争层面
同质化严重:当前影院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许多影院在服务、设施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大部分影院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于售票、放映和简单的零食售卖,在观影体验的创新和提升方面做得不足。在设施上,虽然一些影院配备了巨幕、4D等影厅,但整体上各影院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种同质化竞争使得影院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在选择影院时往往缺乏明确的倾向性,更多地是基于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也导致影院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竞争激烈:近年来,影院数量不断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影院分布过于密集,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以北京为例,在某些区域,短短几公里内就可能存在多家影院。影院数量的增多,使得市场份额被进一步瓜分,各影院为了争夺有限的观众资源,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经营不善、缺乏竞争力的影院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一)内容创新
丰富影片类型:影院不能仅仅依赖商业大片,还应积极引入小众、艺术影片,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比如一些文艺片、纪录片、小众独立电影等,虽然它们的受众相对较窄,但对于特定的观众群体来说,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上海的部分影院在《哪吒2》热映期间,就将黄金场次分给了小众艺术片,满足了观众对不同类型影片的需求,也为影院带来了新的观众群体。通过丰富影片类型,影院可以吸引更多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观众,拓宽市场份额。
开发特色内容:影院可以举办各类电影节、影展,放映经典老片、修复版影片等,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观影体验。例如,举办“经典电影回顾展”,放映《罗马假日》《教父》等经典影片,让观众重温那些永恒的电影魅力;开展“小众电影节”,展映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众优秀影片,为小众电影提供展示的平台。这些特色内容不仅可以吸引电影爱好者,还能提升影院的文化氛围和品牌形象。
(二)体验升级
硬件升级:影院应积极升级放映设备,如采用4K、8K放映技术,引入高帧率放映设备,提升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打造特色影厅,如IMAX厅、杜比全景声厅、4D影厅等,增强观影的沉浸感和视听效果。杭州的一些影院引进了高端放映设备,提供了更优质的观影体验,吸引了观众多次观影。通过硬件升级,影院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追求高品质观影体验的观众。
服务提升: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特色餐饮、亲子设施、情侣专属座位等,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例如,为观众提供定制化的零食套餐,根据不同影片的主题推出特色小吃;在影院内设置亲子游乐区,让家长在观影时可以安心照顾孩子;设立情侣专属的情侣座,为情侣提供更私密的观影空间。这些个性化服务可以增强观众的粘性,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三)多元化经营
开展副业:影院可以销售与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如电影海报、玩偶、书籍等,增加收入来源。同时,举办线下粉丝见面会、明星签名会等活动,吸引粉丝参与;承接企业包场、学校活动等,拓展业务领域。一些影院通过销售热门电影的周边产品,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举办粉丝见面会,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影院的知名度和人气。
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如与剧本杀、咖啡馆、书店等合作,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空间。“影院+剧本杀”的模式,利用影院的场地优势,开展剧本杀业务,吸引了喜欢沉浸式体验的年轻观众;与咖啡馆合作,在影院内开设咖啡吧,为观众提供观影前后休闲交流的场所。跨界合作可以整合不同行业的资源,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同时也为影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行业协作
上下游协作: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应加强合作,共同保障影片的质量和档期安排。制片方要注重影片的内容创作,提高影片质量;发行方要合理安排影片的发行档期,避免影片扎堆上映或档期过短;影院要积极与制片方、发行方沟通,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反馈,合理安排排片。只有三方紧密合作,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自律:影院行业应加强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各影院应遵守行业规范,不进行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恶意抢票等行为;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行业自律,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影院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影院面临闭店危机是由内容供给、成本结构、观众需求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导致的。要想破局,影院需要在内容创新、体验升级、多元化经营和行业协作等方面下功夫。虽然当前影院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积极变革,适应市场变化,就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影院行业能够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丰富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