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逼降息,美股“黑周一”,美国经济危局几何?
公元2025年4月21日,或许会被永远铭刻在全球金融史册之上。这一天,美股宛如遭遇了一场强烈的金融风暴,迎来了惊心动魄的“黑色星期一”。
当日,美国股市三大股指一开盘便陷入了恐慌性下跌的泥沼。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971.82点,跌幅达到了2.48%,报38170.41点,盘中的剧烈波动让投资者们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36%,收于5158.20点,其11个板块全线溃败,无一幸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是暴跌2.55%,报15870.90点,创下自当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作为纳斯达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遭受了重创。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收跌5.75%,市值一夜蒸发4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80亿元),英伟达跌4.51%,市值蒸发超1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Meta Platforms跌3.35%,亚马逊跌3.06%,微软跌2.35%,谷歌A跌2.31%,苹果跌1.94%。这些科技巨头的股价暴跌,让无数投资者的财富瞬间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也未能独善其身,再次跳水,当天下跌1.10%,在汇市尾市收于98.278,盘中一度连续跌破99、98两大整数位关口,创三年来新低。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使得全球资本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资金加速流向瑞郎、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国际油价也未能逃脱下跌的命运,WTI 5月原油期货收跌1.60美元,跌幅2.47%报63.08美元/桶;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收跌1.70美元,跌幅2.50%报66.26美元/桶。而黄金则继续疯涨,COMEX黄金期货盘中突破每盎司3400美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现货黄金价格亦强势突破3400美元大关,年内涨幅已超15%。
这一场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深深担忧。而这一切的背后,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的举动,无疑成为了这场风暴的重要导火索,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充满了疑虑和不安。那么,在特朗普的持续施压下,美联储究竟将如何抉择?美国经济又将面临哪些潜在的风险呢?让我们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
特朗普的急切施压
在这场金融风暴的背后,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持续施压格外引人注目。当地时间4月21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言辞激烈地宣称“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通胀,能源、食品及其他大多数商品价格下行趋势如此显著,几乎不可能引发通胀。但如果‘太迟先生’(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将鲍威尔称作“太迟先生”“一个大失败者”,并警告如果鲍威尔不马上降息,美国经济将出现放缓。他甚至提及欧洲已经降息七次,以此来凸显美联储在降息行动上的滞后。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对美联储降息问题发表强硬言论。在近期,他频繁地向鲍威尔施压,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称鲍威尔的行动总是“又迟又错”,甚至放言“如果我想让他走人,他很快就得走”。特朗普如此急切地要求美联储降息,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考量。从经济层面来看,他担忧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希望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维持经济的繁荣。在政治上,经济表现往往是衡量总统政绩的重要指标,临近下一次大选,特朗普需要一个强劲的经济来为自己的竞选加分,确保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稳固。
美联储的坚守与困境
面对特朗普的强大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却展现出了坚守政策独立性的决心。当地时间4月16日,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这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包括推高通胀和抑制增长同样可能超出预期,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面临更棘手局面”。他强调,美联储在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前,将继续观察加征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实际影响。这表明美联储并非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视而不见,而是在谨慎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策。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首先是通胀风险,尽管目前能源和食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关税政策可能会在未来推高物价。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或推高美国总体通胀约0.5个百分点。如果此时降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使物价水平脱离美联储的控制目标。其次,就业市场依然稳健,非农就业连续28个月增长,失业率3.7%接近历史低位,JOLTS数据显示岗位空缺率6.2%,远超疫情前水平。这表明美国经济目前仍有一定的韧性,降息的紧迫性并不高。此外,全球政策协调也是美联储需要考虑的因素。美日利差维持在5.25%-5.5%,若此时降息可能引发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美联储需配合财政部维持美元流动性。
然而,美联储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一方面,特朗普的持续施压给美联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压力,使其独立性受到了挑战。一旦美联储屈从于政治压力而降息,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降低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存在着潜在的下行风险,如果美联储持续维持高利率,可能会抑制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企业在高利率环境下不愿意增资扩产,居民消费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经济的疲弱更加显现。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美联储的每一个决策都显得格外艰难,其未来的政策走向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与美股“黑色星期一”的背后,美国经济其实已暗藏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威胁着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
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给自身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反噬。美国玩具业便是深受其害的典型代表,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超过170亿美元的玩具,其中超过130亿美元的玩具来自中国。美国玩具协会的统计显示,美国目前销售的所有玩具中,近八成都是在中国制造的。跨国玩具巨头筑愉的联合创始人尼克・莫布雷就曾控诉,特朗普的关税谬政“瘫痪”了自己在中国生产玩具的公司,基于当前关税水平,美国玩具的零售价至少将翻一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指出,过去中国制造的玩具一直被免征关税,但如今高达145%的关税,意味着廉价玩具将惊变“奢侈品”。除了玩具业,美国婚庆行业也未能幸免。美国全国婚纱零售商协会表示,美国多达90%的婚纱在中国制造,美国婚纱的平均零售价格约为每件2000美元,如果零售商将加征关税造成的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价格可能会上涨超过一倍。这一系列案例表明,关税政策使得美国企业的进口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要么自行承担成本,压缩利润空间,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和扩张意愿,也削弱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美股的大幅下跌、美元的贬值以及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共同构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美股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其暴跌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2025年4月21日的“黑色星期一”,美股三大股指的大幅下跌,众多科技巨头的市值大幅缩水,让投资者的财富瞬间蒸发。这种市场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其贬值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美元贬值会使美国的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会导致全球资金重新配置,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转而投资其他货币或资产,这将对美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威胁。美债收益率的波动也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着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还会对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产生连锁反应。如果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将加重,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也会增加,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衰退的隐忧浮现
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经济衰退的隐忧已经逐渐浮现。在消费方面,虽然美国是消费主导型经济,私人消费占GDP比重高达7成,但关税政策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这可能会抑制消费增长。密歇根大学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升至6.7%,显著高于3月份的5%,这表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可能会减少消费支出。在投资方面,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投资意愿也在下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公布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受访企业和机构认为,重建美国本土供应链可能导致成本翻番,企业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关税国家布局。在就业方面,尽管目前非农就业连续28个月增长,失业率3.7%接近历史低位,但一些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例如,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就业增长开始放缓,这可能是经济衰退的早期信号。美国罗森伯格研究公司经济学家大卫・罗森伯格汇编的20项美国经济衰退指标中,有9项已被触发。摩根大通研究部也将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在2024年年底前开始的可能性从年中预测的25%提高至35%。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加。
市场机构的主流观点
面对美国经济的复杂局势,市场机构纷纷对美联储的降息时间和幅度做出了预测,不同机构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
花旗银行在近期的预测中表现得较为悲观,预计到6月美国经济将显著疲软,从而迫使美联储降息,并且维持2025年降息125个基点的预期不变。花旗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主要是对美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随着关税政策的实施,美国企业的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动力受到抑制,预计在6月前后这种疲软态势将更加明显,使得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
道明证券则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在9月、11月和12月各下调25个基点。道明证券认为,贸易紧张局势的恶化可能会促使美联储提前降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到今年底可能降至3%。其预测逻辑在于,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企业投资和出口受到抑制,为了稳定经济,美联储需要通过降息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华尔街的普遍预期相对较为保守,预计今年美联储只会降息三次,这将使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5%-3.75%。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机构对美国经济形势和美联储政策走向的不同判断,花旗和道明证券更关注经济数据的短期变化和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而华尔街可能更注重美联储的政策惯性和长期经济趋势。
影响降息决策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的降息决策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到多种关键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决定了美联储何时以及是否会降息。
通胀水平是美联储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美联储的目标是将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目前美国的通胀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可能会在未来推高物价,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或推高美国总体通胀约0.5个百分点。如果通胀率持续高于目标水平,美联储可能会对降息持谨慎态度,因为降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反之,如果通胀率能够稳定下降并接近目标水平,将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一定的空间。
经济增长数据也对美联储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是否强劲,直接关系到美联储是否需要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目前,美国经济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压力,消费受到物价上涨的抑制,投资因企业成本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而意愿下降,出口则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如果经济增长数据持续疲软,如GDP增长率放缓、企业盈利下降等,美联储可能会倾向于降息以促进经济增长。
就业市场状况也是美联储关注的重点。非农就业连续28个月增长,失业率3.7%接近历史低位,JOLTS数据显示岗位空缺率6.2%,远超疫情前水平,这表明目前就业市场相对稳健。然而,一些行业的就业增长开始放缓,如制造业和运输业,这可能是经济衰退的早期信号。如果就业市场出现恶化,失业率上升,将增加美联储降息的紧迫性,以促进就业和稳定经济。
此外,政治压力也不容忽视,特朗普的持续施压无疑给美联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美联储强调政策独立性,但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其决策。临近大选,特朗普需要一个强劲的经济来支持自己的竞选,因此不断要求美联储降息。这种政治压力可能会使美联储在决策时需要权衡更多的因素,既要考虑经济基本面,又要应对政治上的诉求。
美国经济在关税政策、金融市场波动和经济衰退隐忧等多重风险的笼罩下,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美联储降息与否以及何时降息,不仅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也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市场机构对于美联储降息时间和幅度的预测存在差异,这反映出美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通胀水平、经济增长数据、就业市场状况以及政治压力等因素,共同交织成一张紧密的网,左右着美联储的决策走向。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理性的判断。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如通胀率、GDP增长率、就业数据等,这些数据将为判断经济走势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投资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机,注重资产的多元化配置,降低投资风险。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美国民众的生活,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美国经济的波动会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传导至全球。因此,全球各国都应密切关注美国经济的动态,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希望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明智的决策,引导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走向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