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2025-02-24 17:14    国学经典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金刚经》,具有深刻哲学思想和广泛影响力的佛教经典,它不仅在佛教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为大家带来了《金刚经》全文原文及其译文

一、经文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言:“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法相;若取非法相,即著非法相。是故不应取相,不应取法相,不应取非法相。所以者何?若取相已,离三解脱门,是名相缚。若取法相,离三解脱门,是名法缚。若取非法相,离三解脱门,是名非法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得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得无边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能尽形寿,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不也,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是为多也,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佛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汝应如是观如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若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法相;若取非法相,即著非法相。是故不应取相,不应取法相,不应取非法相。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得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满世界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得无边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能尽形寿,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若善男子、在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此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二、白话译文

我是这样听佛说的。那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和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在一起。当时,世尊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穿上袈裟,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挨家挨户地乞食完毕后,便回到原来的住处。吃完饭,收拾好袈裟和钵盂,洗完脚,铺好座位就坐下了。

这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之中,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着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尊啊,真是稀有难得!如来您善于护念各位菩萨,善于嘱托各位菩萨。世尊啊,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当怎样安住?怎样降伏他们的心呢?”

佛说:“好啊!好啊!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如来善于护念各位菩萨,善于嘱托各位菩萨。你现在仔细听着,我就给你讲。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应该这样安住,这样降伏他们的心。”

须菩提说:“是的,世尊。我很乐意听您讲。”

佛告诉须菩提:“各位大菩萨应该这样降伏他们的心: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像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色相的、无色相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非有思想非无思想的,我都要让他们进入无余涅槃而灭度。像这样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被灭度。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了。”

“再者,须菩提,菩萨对于佛法,应该无所执着地进行布施,也就是不住于色相布施,不住于声、香、味、触、法相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执着于相。为什么呢?如果菩萨不执着于相布施,他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吗?”

“世尊,不可以。”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吗?”

“世尊,不可以。”

“须菩提,菩萨不执着于相布施,福德也是这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只应该按照我所教导的这样安住。”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用身体的相貌见到如来吗?”

“世尊,不可以。不可以用身体的相貌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相貌,就不是真正的身体相貌。”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能看到各种相并非是相,那就见到如来。”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没有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能产生真实的信心呢?”

佛说:“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灭度后,到了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这些章句,能够产生信心,认为这是真实的。应当知道这样的人,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尊佛、四尊佛、五尊佛那里种下善根,而是已经在无量千万尊佛那里种下了善根。听到这些章句,哪怕只是一念之间产生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完全看到,这些众生得到这样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众生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法相,也没有非法相。为什么呢?这些众生,如果心中执着于相,就会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如果执着于法相,就会执着于法相;如果执着于非法相,就会执着于非法相。所以不应该执着于相,不应该执着于法相,不应该执着于非法相。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执着于相之后,就离开了三解脱门,这就叫做被相所束缚。如果执着于法相,就离开了三解脱门,这就叫做被法所束缚。如果执着于非法相,就离开了三解脱门,这就叫做被非法所束缚。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法而进行布施,就像人进入黑暗之中,什么都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不执着于法而进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阳光照耀下,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须菩提,将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对这部经受持读诵,如来就会以佛的智慧,完全知道这个人,完全看到这个人,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中午也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晚上也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像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用身体进行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听到这部经典,信心不退,他的福德胜过前面那个人。更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部经呢。须菩提,简要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如来是为发大乘心的人说的,是为发最上乘心的人说的。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广泛地为人解说,如来完全知道这个人,完全看到这个人,得到无边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是承担起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是喜欢小乘佛法的人,执着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对这部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这部经,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就像供养佛塔和庙宇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够终身受持读诵。须菩提,应当知道这样的人,成就了最上第一稀有的法。如果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如同有佛和佛的尊贵弟子在那里。”

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应当给这部经取个什么名字呢?我们应该怎样奉持这部经呢?”

“世尊,如来没有说法。”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数量多不多呢?”

“世尊,数量很多。”

“须菩提,这些微尘,佛说不是微尘,只是叫做微尘。如来所说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是叫做世界。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用三十二种相来观想如来吗?”

“世尊,不可以。不可以用三十二种相来观想如来。”

“须菩提,如果用三十二种相来观想如来,转轮圣王就成了如来。须菩提,你应该这样来观想如来:如来,就是诸法如如的义理。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这个人是不理解如来所说的义理。为什么呢?如来,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到哪里去,所以叫做如来。”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当怎样安住?怎样降伏他们的心呢?”

佛说:“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当生出这样的心:我应该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了一切众生之后,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是被真正灭度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了。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是用来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的。须菩提,如果有一个法是用来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的,如来完全知道、完全看到,这些众生得到这样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众生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法相,也没有非法相。为什么呢?这些众生,如果心中执着于相,就会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如果执着于法相,就会执着于法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