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火,为何年年烧?
加州大火,几乎成了每年的 “保留节目”。就在今年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地区野火持续肆虐,截至 1 月 8 日下午已造成至少 5 人死亡、至少 1100 栋房屋损毁。其中,太平洋 - 帕利塞德地区的山火最为严重,已烧毁超过 15800 英亩(约 63.94 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毁至少 1000 栋建筑,成为洛杉矶县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火灾;另一场位于帕萨迪纳以北的伊顿大火也已扩展至逾 10000 英亩(约 40.47 平方公里),约 13000 栋建筑受到威胁,当地民众被迫紧急撤离。
其实,这只是加州多年来火灾频发的一个缩影。回顾过往,加州的山火似乎从未消停过。仅在 2017 年,加州就发生了 8747 场山火;2018 年 10 月,北加州就发生了 250 场山火,其中 21 场扩大成为重大火灾,同年 12 月初,南加州发生了共 20 场山火,其中 6 场发展成重大火灾,迫使超过 20 万人紧急疏散;2024 年,该州野火过火面积几乎是去年同期的 4 倍。
为何加州大火如此频繁且猛烈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从气候因素来看,加州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都相对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故而又被称为 “阳光地带”。这种干旱少雨的气候,使得植被水分流失快,极易燃烧。再加上加州和其他美国西部地区每年特定时候会出现大风天气,比如 “圣塔安娜风”,它极为猛烈且干燥,风速通常可以达到每小时 40 至 60 英里(64 公里至 96 公里),强风不仅助长火势,还会让燃烧的余烬飘散到更远的地方,引发新的火点,使得火灾范围迅速扩大。
地形条件也是一大诱因。加州地形东高西低,海拔高差悬殊,极易形成温度高且又干燥的风。而且,加州自然景观极其丰富多样,全美 59 个国家公园中,有 9 个位于加州,加上近 300 个州立公园,森林覆盖率占到加州总面积的 45%。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近郊山野,又生长着大量的桉树和浓密的灌木丛,易燃的松树与灌木丛交织,让加州几乎成为一个天然的 “柴火灶”,一旦起火,便一发不可收拾。
再者,全球气候变化也难辞其咎。在气候变化导致的创纪录高温下,植被干燥使得火情更加严重。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监测发现,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加州地区的干旱期延长,高温干旱叠加,让森林里的树木、枯草等植被犹如 “干柴”,一点就着,山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显著上升。
另外,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虽然加州的山火多因自然条件引发,但一些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风险。比如,电力设施老化或故障引发的电火花,可能引燃周边植被;部分居民野外烧烤、篝火等用火不慎,也可能成为火源;还有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动火作业,如果管理不善,同样会埋下火灾隐患。
种种因素相互交织,让加州陷入了年年遭受大火侵袭的困境,每一场大火都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伤痛,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一、自然因素:加州的 “易燃体质”
(一)气候干旱 —— 火的 “助燃剂”
加州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然而,近些年来,干旱期愈发漫长,降水模式愈发不稳定。长时间的少雨,使得土壤水分大量流失,植被得不到充足的水分滋养,变得干枯易燃。原本葱郁的森林、灌木丛,在干旱的侵袭下,逐渐沦为一片片 “燃料库”。就拿 2024 年来说,整个加州的降雨量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许多河流干涸见底,湖泊面积锐减,地下水水位也急剧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为了生存,不得不减少水分消耗,进入一种 “自保” 状态,这也导致它们体内的含水量极低,一旦遇到火源,便会迅速燃烧起来。
(二)强风肆虐 —— 火的 “帮凶”
圣塔安娜风,这股从内陆荒漠地区呼啸而来的强风,是加州火灾的 “常客”。它通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现,风力强劲,时速常常超过 60 英里(约 96 公里),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能达到 100 英里(约 160 公里)以上。而且,圣塔安娜风极其干燥,湿度可低至个位数,所到之处,迅速带走空气中的水分,让本就干燥的环境 “雪上加霜”。当火灾发生时,强风就像一个巨大的鼓风机,不仅为火焰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其燃烧得更加猛烈,还裹挟着燃烧的余烬,将火种带到数英里之外,引发新的火点,让火灾范围呈指数级扩大,防不胜防。
二、人为因素:给大火 “递刀”
(一)电力设施隐患
加州的电力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许多电线杆、电线都已使用数十年,长期经受风吹日晒,绝缘层破损、线路老化短路等问题频发。在干燥多风的气候下,老化的电力设施极易引发故障,产生电火花,一旦周边有易燃的植被,瞬间就能被引燃,成为火灾的导火索。就像 2019 年 10 月的 “盖蒂大火”,就是由于一根树枝落到了老旧电线上产生火花,进而引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烧毁大量建筑,众多居民流离失所。而且,由于改造电力设施涉及资金筹集、居民意见协调等诸多难题,使得更新改造进程缓慢,这些 “定时炸弹” 始终悬在加州上空。
(二)人为纵火与疏忽
部分不法分子出于种种恶意目的,故意纵火引发火灾,给加州带来巨大灾难。例如,2020 年 8 月,加州北部索拉诺郡爆发的马克利野火,造成 2 人死亡,后经调查发现是人为纵火,凶手为掩盖一起谋杀案而纵火,其行为令人发指。此外,一些居民在野外烧烤、篝火晚会后,未彻底熄灭火源就离开;还有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随意丢弃烟头,或是违规使用明火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疏忽,都可能在干燥易燃的环境中引发燎原大火,让无数生命和财产陷入火海。
(三)城市扩张的负面效应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加州,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大量住宅区向森林、灌木丛等易燃区域逼近,城市与自然的交界地带不断拓展。一方面,人类活动带来更多的火源隐患,如前文提到的用火不慎等行为;另一方面,当火灾发生时,密集的建筑阻碍了消防车辆的通行,延长了救援时间,使得火势难以得到及时控制。而且,城市扩张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一些天然的防火屏障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火灾发生的风险与扑救难度。
三、灭火困境:艰难的扑救之路
(一)资源短缺之痛
在加州大火肆虐之际,消防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发凸显。消防员数量不足,面对广袤的火场常常捉襟见肘。据统计,在火灾高发期,平均每名消防员需要负责的过火面积达到数十英亩,高强度的工作让消防员们疲惫不堪,难以持续高效地开展灭火作业。消防设备也存在缺口,消防车、消防飞机等关键装备数量有限,且部分设备老化严重,故障频发。在一些偏远山区火灾现场,由于缺少足够的消防直升机,无法及时对火势凶猛的区域进行空中压制,使得火灾迅速蔓延,错过最佳扑救时机。再者,消防物资如灭火泡沫、防护用具等储备也时常告急,后续补给又因交通受阻、调配流程繁琐等问题难以及时到位,进一步加剧了灭火难度。
(二)复杂地形阻碍
加州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峡谷、森林交错纵横,给灭火行动带来极大阻碍。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使得消防车难以攀爬,消防员只能背负沉重的装备徒步前行,耗费大量体力与时间才能抵达火源地,往往还未开始灭火,火势已然扩大。而且,山间沟壑纵横,一旦火势蔓延其中,高温浓烟积聚,极易形成 “烟囱效应”,让火势呈垂直方向迅猛发展,扑救难度陡增。森林区域,茂密的树木和灌木丛阻挡了灭火人员的视线与行动路线,隐藏其中的火源难以被及时发现与扑灭,即便使用大型灭火器械,也容易因树枝藤蔓缠绕而施展不开,导致小火情发展成熊熊大火,让灭火工作陷入僵局。
四、火灾影响:全方位的灾难冲击
(一)生态环境 “伤筋动骨”
加州大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堪称灾难性。大片的森林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许多珍稀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比如,加州特有的黑尾鹿、斑点猫头鹰等,它们的数量因栖息地被烧毁而急剧减少,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森林土壤在大火的高温炙烤下,结构遭到破坏,保水保肥能力大幅下降,进而加剧水土流失。火灾产生的浓烟滚滚,裹挟着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弥漫在空气中,不仅让加州的天空长时间笼罩在阴霾之下,空气质量急剧恶化,更对全球气候变暖 “添柴加薪”,影响深远且持久。
(二)民众生活支离破碎
居民们的生活被大火搅得支离破碎。火灾发生时,人们不得不匆忙收拾细软,紧急疏散撤离,许多人甚至只来得及带上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便被迫逃离家园。一些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在疏散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行动不便,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恐惧与焦虑。家园被烧毁后,多年积攒的财产化为乌有,人们失去了住所,只能暂居在临时避难所,生活物资匮乏,卫生条件堪忧,正常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心理创伤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
(三)经济发展遭受重创
经济层面,加州也承受着沉重的打击。旅游业首当其冲,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州拥有壮丽的海岸线、迷人的国家公园等诸多美景,但火灾频发使得景区被迫关闭,游客望而却步,旅游收入锐减。农业方面,大量的农田、果园、葡萄园被烧毁,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相关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也受到牵连,陷入困境。此外,火灾造成的巨额财产损失,让保险公司面临着天文数字般的赔付压力,许多企业因厂房、设备被烧毁,生产停滞,订单延误,资金链断裂,失业率飙升,经济复苏之路艰难而漫长。
五、反思与启示:从灾难中觉醒
加州大火频发,无疑给全世界都敲响了警钟。在这一系列灾难背后,暴露出美国在火灾预防、应对等多方面的短板。从管理体系来看,电力、林业、消防等多个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同,各自为政,导致问题丛生。比如电力设施老化引发火灾隐患,却因改造涉及多方利益,推进缓慢;消防资源调配又受限于复杂的行政流程,无法及时满足灭火需求。在资源管理上,对森林的长期 “过度保护”,使得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大量堆积,成为火灾的 “火药桶”,而在火灾高发季,又未能提前做好可燃物清理等预防工作。
对比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尽管同样饱受山火困扰,但他们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民消防体系,大量志愿消防员配合专业队伍,在火灾预警、扑救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还有中国,在大兴安岭火灾后痛定思痛,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制,通过飞机巡护、卫星遥感监测火情,建立防火隔离带,有效遏制了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州乃至全球都应从这场灾难中汲取教训。一方面,要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积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源头上缓解极端气候的加剧;另一方面,需强化日常的火灾预防,如定期清理森林可燃物、升级改造老化电力设施等。同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优化消防资源配置,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当灾难来袭时,才能迅速、高效应对,最大程度减轻损失。毕竟,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人类唯有团结一心、未雨绸缪,才能守住家园,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