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遥山 上传于:2024-04-24
历史形象与历史古村创作 关键字, 历史题材创作 历史形象 历史 [搞要]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 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 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 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 “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 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历史题材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乐于表现的重要对象-英国作家东士比亚写有专以历史题材 作为表现对象的历史剧,小说家司各将特别善于以历史题材来写小说。在中国,比较典型的 就是《三国演义#。即使是《水游传》与《西游记》,都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存在。 可见, 小说作为虚构的艺术,借诸于历史题材创作,这力要向读者营造它所伺述的事是真实发生的 事的假象,本身是其技艺的组成部分。那么,一旦历史进入到文学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现 身于艺术中,本身又带有艺术特点的历史? 又如何去看待它的真实性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 必然要守身于这样的困境,是理将文学中的“历史”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等基齐观? 为 解决这种困壤,我主张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这 个概念有可能使我们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 中的历史题村与历史著作中的“历 史” 概念进行区分,从而有可能使我们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题材的 表现问题。小说叙事作为艺术,总是与虞构、超象等人类的艺术行为有关,它的人物、事件、 情节与场景总是被饪造与想象出来的。即使是历史小说,一个作家确实提供了许多真实的信 息,这些信息包括被视为现实存在过的场景、事件和人物,但是,小说中真实的信息,并不 像我们一般要求玫历史著作那样地严格。正是在这儿,我们能发现“历史形象" 的两个特点: 方面,它与所中一一即被视为现实存在过的场景、事件和人物一一有关; 另一方面,它与 艺术形象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这其至意味若,小说中的“历史形象"首先要被视为小说形 象中的一部分来看待。于是,历史形象问题就可能成为评论和研究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重要 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历史与文学两种文类的联系与界限的认识, 同作为一种氢事的技艺,历史与诗(史诗)有着共同的源录。 在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中, 文艺 女神纪斯是宇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各司其职,分管历史、史诗、抒情诗、颂歌喜剧、 碍剧等。在这里,历史与诗同被视为一种艺术(技艺) ,而且都是记忆之女。就基种意义而言, 诗也可被视为记载历史(记忆) 的一种技艺。以这种观点来看竺《诗经》中一些被学者认为具 有“史诗”性质的许,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许是记载民族记忆的一种方式。 然而,历史与诗的这种同源性并不能拖益它们的相异性。 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区分 过诗与历史的界限。在《诗学》中,他明确地说: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拭述已发生的事, 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即按照可然和或必然律可能 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前文",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为 “欧文" 但仍是一种历史,有没有韵律都是一样, 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亿述已发生的事,一描 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许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下的对待, 因为诗 所指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疫述个别的事。[1] (p28-29) 亚里斯多德通过圭与历史的比较, 用意是曾术诗的摹仿也具有真实性, 并不像柏拉图所说的 “和真理陋了三层" 是不真实的谎言。亚里斯多德所请的可然律是指在假定的前提或条件下 可能发生某种结果,必然委是指在已定的前提或条件下按照因果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换计 之,历史所写的只是个别的已然的事,事的前后承续之间不一定见出必然性,诗所写的虽然 也是带有姓名的个别人物,但他们所说所行不是个别的,而是带有普记性的,合平可然律或 必然律的。因此,诗比历史显出更高度的真实性。亚里斯多德强调了诗的哲学色彩,认为诗 与学一样是一种知识与理解的东西,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亚里斯多德借此肯定了艺 术的真实性不同于历史层面的真实性,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表定了艺术的虚幻人性。就这 个意义而言,亚里斯多德在自己的文学理论中为文学的想象国下了合理的空间,他说:“如果 诗人写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他固然犯了错误,但是,如果他这样写,达到了艺术的目的, 能使这一部分或另一部分诗更为惊人,那么这个错误是有理由可辩护的.”[1] (p93) 从上壕亚里二多德关于诗与历史的不同的相关论述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亚里斯多德对“历 史"的理解是某种带有编年纪事性质的“编年中” 这是由个别的不具有可然香和必然律的历 史事件组成的。然而,此后的历史写作使“历史”本身的内活发生了亚里斯多德未曾预料到 的变化。也就是说,一旦“历史”也成了一种叙事的技艺,是一种历史学家编修的具有可然 律和必然律的一种艺术时,情形戟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一些历史书籍可以被视为是文学, 另一方面,一些文学书籍在特定的场合里,又被视为历史。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就变得是震要 辩明的东西,而不是不言自明的东西。被鲁迅称为“无的之《离皮$,风家之绝唱”的《史记》 在文学史上被视为是“发导反情* 之作,而在史学中被称为具有“实录"特点的作咒。在“实 录" 和“*捕* 这一绝不可相类的两个概念之间,《史记》 究竟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就不 是一个能够消晰地子以回答的问题了。 同样,《三国演义》 中的刘各情操的形象被众多的读 者认同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本来的面, 也是常见的事。也就是说,历史与许的界限看似清晰, 实际上又是模相的-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喘于美国的新历史主义提出了对历史的一种全新看法, 这种看法将历 史写作视为一种类似于文学的话语写作。新历史主义的学者之一海全怀特 《Hayden White) 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和《历史主义、历史与修群想象》等文章中认为,历史是 种诗意的虚构的令事话语,对它的曾释需要修套性的病释。他引用加拿大学者弗莱的理论认 为历史接近于诗歌,届于话语写作的范畴,在其中存在神话式的情节结构,其本质是一种杂 交式的文类,是和诗歌结合后的产物。当历史学家在努力使支离破碎和不完整的历史材料产 生意思时,必须要借用柯林伍德所说的“建构的想象力"所以他认为把历史倪述成茧剧、喜 剧、传奇或训响,完全取决于历史家本人的叙事观点一一如历史家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他 认为历史事件本身并没有内在的半学效果,是历史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冉予了它。所以他 说“历史是象征结构、扩展了的隐喻"。[2] (p160-168》 如果泛着这种眼光去看《史记》,我 们发现,叙事中体现出来的使人震权的美学效果,像刘邦、项忆和独箱这些人物形象,只能 被视为是司马迁个人的想象力作用于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产物,而很难说是历史上 真实发生的事。也就是说,站在“历史" 这一角度看,《史记》 往往缺乏真实性,而具有站在 艺术叙事这一角度看,《史记》才具有艺术上的“真实性"。这真是一个暧昧不清的真实性问 题, 这样,只有将《史记》视为接近于许的话语写作,我们才能理解,它所体现出来的分事 艺术成就,届于艺术性的技艺,而不属于“历史"…。 这种新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的看法对历史而言几乎是二覆性的, 其直接后果是否定了亚里斯多 德认同的诗与历史的界限。这里的积极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历史著作的新的方式, 使我们在关注“历史”这一术语“讲述过去的事”这一属性的同时,去思考另外一个同样重 要的问题,即:“谁写下了它? ”这个问题使我们关注这样一种现象历史表述往往并不将我 们引向一种关于过去的事件及其发展逐辑的真理,而是特定的作者带者特定的个人与时代的 “入见”写下来的关于过去的事的解释,因此,分析历史著作就像分析小说一样,既要考虑 到组成它的人物、事件与情节,也要考虑这些表述中带有作者个人印记的美学效果。 新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的这一看法,同样也能为我们如何看待文学中与历史相关的写作提供新 的观察方式。就某种意义上讲,历史题材创作中的历史形象,似乎才更合适地被视为是海登? 怀特所谓的“话语写作”,是作家依据“建构的想象力”对“历史”的重构。在这儿,历史叙 事与文学叙事合二为一,或者说,历史令事消避于文学叙事之中。当然,在不同的历史题材 作品中,历中形象对“历史”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西游记中也使用了“去成取经”这一 历史事实,然而,它的表现方式与《三国演义》对历史题材的表现方式是绝不能相类的。因 此,根据历史厦材作品中对“历史”不同的使用与改编方式,我们可以将历史形象大臻分为 这样三类, 纪实类、戏说类与介于纪实与戏说之间的中间类型。在这儿,考察的一个中心问 题,或者说,据以划分的一个核心标准,即是历史形象对“历史”的表现方式问题。所请纪 实类的历史形象,即是指在历史题材创作中,作者是本着为历史作纪实性的记录【作品本身 也体现出来) 的精神塑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中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