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捉妖 上传于:2024-06-26
画境·诗意·哲理——《赤壁赋》一课的立足点 李元洪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215600) 《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名篇,虽然教过多遍,但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一日翻书,读到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初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我豁然开朗:苏轼在艺术上极有造诣,在文学上更是登峰造极,在哲学上兼收儒道释,把一般人视为水火不容的哲学融为一体,算得上是真正的红尘哲人。他的《赤壁赋》既有画境,亦富诗意,更含哲理。若以此为立足点,或可收一纲举而众目张之效,何不一试? 课堂再现 师《赤壁赋》中藏着一幅画、一首诗、一道题——一道人生哲理题。据此可以把文章脉络捋顺。谁来尝试一下? 生第1段为第一部分,描绘了一幅以水月为主要意象的巨幅画卷;第2、3段为第二部分,抒发诗人的无限感慨;第4、5段为第三部分,进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师很好!有不同意见吗? 生第2段写作者自己和“客”置身于画境中的表现:一是“扣舷而歌”,非常开心;一是“如泣如诉”,非常忧伤。而第3段则主要是写“客”在抒发感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