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其押韵方式丰富多样。
词的押韵类似于古体诗押韵:唐宋人填词常常用诗韵的邻韵通押。后来清朝人编撰的《词林正韵》几乎就是诗韵的邻韵合并版。
填词必须依谱填词,所以不像古体诗那么自由。是否押韵,怎样押韵,词谱里都有固定的模式,甚至连位置都规定的清清楚楚。
词也同样分为押平韵、押仄韵、换韵,其中仄韵里上、去韵可以通押,入声韵独用。换韵中还有叶韵。
1、平声韵
例如:《采桑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摴蒲赌荔枝。
⊙○◎●○○● ◎●○△ ⊙●○△ ◎●○○◎●△
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 ⊙●○△ ⊙●○△ ⊙●○○◎●△
△,表示必须要平声韵。
○,平声;●,仄声。⊙,应该平,可以仄;◎,应该仄,可以平。
2、仄声韵
例如《生查子》:
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独步出幽闺,月晃波澄绿。
○○○●○ ●●○○▲ ●●●○○ ●●○○▲
芰荷风乍触,一对鸳鸯宿。虚掉玉钗惊,惊起还相续。
●○○●▲ ●●○○▲ ○●●○○ ○●○○▲
▲,表示押仄韵。
3、换韵
例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 (换仄韵)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换平韵)⊙○⊙●△
前两句仄韵(入声韵):织、碧;三四句换平声韵:楼、愁;五六句换仄韵(也是入声):立、急;七八句又换平水韵:程、亭。
换仄韵时,用入声或者上去声都可以。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第一组仄声韵用入声:灭、雪;第二组仄声韵用去声:镜、映。
4、叶韵
叶韵也是换韵,但是必须在本韵部内换韵:
例如《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钚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难觉。
◎○⊙●●○△ ⊙●⊙○⊙▲叶韵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 ⊙○⊙●○△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 ◎●⊙○◎▲叶韵
平声:摇yáo、梢shāo;仄声 觉 jiào、liǎo。在词林正韵中都是一个韵部(平韵和仄韵同韵部)。用今天的拼音来看,韵母都是ao。
5、叠韵
作诗的时候很少用同一个字作韵脚,比较有名的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押了两个“船”。但是在有些词牌里,这种押韵叫做叠韵,是词谱的要求。
例如《梅苑》(又名如梦令):
疑是水晶宫殿,云女天仙宝宴。
○●●○○▲ ○●○○●▲
吟赏欲黄昏,风送一声羌管。
○●●○○ ○●●○○▲
烟淡,霜淡○▲ ○▲ 叠韵
月在画楼西畔。
●●●○○▲
第五六句,用重复的韵脚: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