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略感
知与行是人类探知世界、反省自我、追问何去何从的一般命题,属于认识论、方法论和行为论的重要范畴。古今中外,上至庙堂下至乡野,无数人就知与行是否一体、孰先孰后等问题各抒己见,论辩印证。知行说百花绽放,知行论硕果累累。知行一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无须再争议。毕竟,简单地把知行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搞个所谓的二元论,看似要厘清知与行各自的要义,实则是个噱头、耍个花招,不但干扰对知行的认识深化,还伤害知行体系构建和认识论发展。从本源上或者说是基本要义上看,知即行、行即知,知行合一。
既然认知上知行合一,那么行动上的知行合一则理所当然。但人的认知思维和行动思维开始分叉,理论上知行一体,实践上知与行总要来个先后、难易、轻重等,分别之心便出来了。这其中,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亦难行亦难,诸如此类的纷争最常见,进而深化了知行认识,丰富了知行合一观。
知行,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说易,乃因知行是人的日常事,由幼及长,从早到晚,学知识、长见识、成常识,周而复始、不停不止。说难,对常人而言,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看似尽心尽力,实际没有长进,慢慢地疲沓下来。对有心人,不问先